工伤鉴定之前要上班吗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工伤 > 工伤鉴定 > 工伤鉴定知识法律知识

工伤鉴定之前要上班吗

点击数:24 更新时间:2024-04-15

 
79907
在现实社会中,我们了解到在工作过程中,由非自身原因造成的受伤是属于工伤,国家规定要给受害者一定的赔付来弥补受害者的损失。但在赔付之前是需要相关部门的鉴定以及对工伤的定级,从而确定赔付的标准,工伤鉴定是需要很长时间。对此,手心律师网小编在下文为您具体介绍有关工伤鉴定之前是否需要上班。

工伤鉴定前是否需要上班?

根据实际情况而定,通常在治疗终结之前是不需要上班的。工伤鉴定需要对个人身体状态进行长期观察和治疗终结时的评估。因此,一旦治疗结束,就需要返回工作岗位。如果因身体原因无法上班,就需要进一步申请。

1. 治疗终结后必须上班

工伤鉴定必须在治疗结束后进行。如果您已经痊愈,无法开具病假,说明您的工伤假已经结束,必须返回工作岗位。如果您不去上班,又没有请事假,公司有权无偿解雇您。

2. 功能障碍影响工作岗位

尽管您已经痊愈,但可能仍存在功能障碍,影响到工作岗位。在申请鉴定时,您可以申请停工留薪期的鉴定,这样您可以先请事假,公司通常会同意。如果鉴定结果确认延长停工留薪期,那么事假可以转为工伤假;如果没有被鉴定为工伤,那就仍然是事假,公司也不能解雇您。

工伤鉴定的定义

工伤鉴定是指在申请工伤鉴定的职工被认定为工伤后,在其医疗终结或医疗期满之后,由设区的市以上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对其工伤有关事宜进行评估的行为。工伤鉴定的范围包括劳动能力鉴定、停工留薪期鉴定确认、护理等级鉴定、伤残辅助器具配置鉴定等。

广义的工伤鉴定包括劳动能力鉴定和致残等级鉴定,狭义的工伤鉴定指致残等级鉴定。劳动能力鉴定也被称为劳动鉴定,是指在生产工作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劳动能力不同程度的损害,使劳动者在部分、大部分或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时,有关部门在医学方面进行鉴别和评定。通常情况下,我国的劳动能力鉴定工作只涉及因工伤或因病导致的劳动能力鉴定问题。

各级劳动鉴定委员会应按照国家制定的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国家标准GB/T16180-1996),对因工负伤或患职业病的职工伤残后丧失劳动能力的程度和护理依赖程度进行等级鉴定。根据评残标准,一级至四级为全部丧失劳动能力,五级至六级为大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七级至十级为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伤残待遇的确定和工伤职工的安置主要依据是评定的伤残等级。

最新的劳动能力鉴定标准是GB/T 16180—2006《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分级》,根据《工伤保险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375号令)制定。该标准取代了GB/T 16180—1996《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该标准参考了其他国家文件、医学技术标准以及相关评残标准,如残疾人标准和革命伤残军人评定标准等。

延伸阅读
  1. 交通事故工伤的法律认定和待遇问题
  2. 上班摔伤的赔偿问题
  3. 临时工工伤期间不上班是否有工资待遇?
  4. 九级伤残上班一年后辞职有赔偿吗
  5. 上班被打怎么要求补偿

工伤鉴定热门知识

  1. 青岛市九级伤残赔偿标准
  2. 送外卖途中自己摔伤怎么赔
  3. 九级伤残赔偿标准
  4. 青岛市九级伤残赔偿标准2024
  5. 九级伤残怎么计算赔偿
  6. 工伤九级伤残大概能赔付多少钱
  7. 大拇指没了属于伤残吗,怎么赔偿
工伤鉴定知识导航

工伤赔偿解决方案

  1. 河北省最低工资标准
  2. 加班加点的计算与补休
  3. 追讨工资的法律时效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劳动者工作不想做了如何随时解除
  6. 何种情形下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7. 申请工伤赔偿首先应存在事实劳动关系

劳动人事合同下载

  1. 出国培训协议范本
  2. 劳务协议书范本
  3. 快递公司劳务合同范本
  4. 酒吧规章制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