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8 更新时间:2023-09-17
在工伤保险实务中,对于发生在1996年10月1日《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实施以前的工伤,一般被称为"老工伤"。然而,这种理解存在一定的偏差。笔者认为,正是这个术语的使用导致了人们对于"新""老"工伤的划分,进而引发了对于工伤政策适用的争议。因此,对于"老工伤"的规范定义应该是"未纳入工伤保险统筹的工伤人员",这意味着不仅包括1996年10月1日以前的工伤,还包括2004年1月1日《工伤保险条例》生效后,由于用人单位未参加工伤保险而无法从工伤保险基金获得相关待遇的人员。
应当对老工伤人员进行一次调查摸底,全面掌握这个群体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突出问题。同时,应组织一次对老工伤人员情况的普查登记,重新确认老工伤人员的身份,并审核相关原始材料,明确受伤时间、受伤部位、鉴定情况和工亡人员供养亲属等情况。通过重新核定老工伤人员的各项待遇,为基金的测算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
对劳动保障部门已经认定和鉴定过的工伤人员,应进行登记造册,并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对于只进行了认定但未进行鉴定的人员,应重新组织劳动能力鉴定后进行登记。对于未经认定和鉴定的人员,应摸清其基本情况,并进行认定和鉴定。
为了解决老工伤人员的问题,需要多方筹措资金,并将其纳入社会统筹。一方面,地方财政应主动承担责任,通过财政全额补贴的方式将老工伤纳入社会统筹管理。对于已完成改制的国有企业,如果在改制时没有为老工伤人员提留旧伤复发医药费、辅助器具配置费、供养亲属抚恤费,应由同级劳动和财政部门审核后,由同级财政安排经费。
另一方面,可以采取基金支付风险共担的方法。根据老工伤所需费用的测算,适当提高工伤保险费率。这种方法体现了社会保险互助共济的原则,有利于平衡用人单位之间的老工伤费用风险。对于已参加工伤保险社会统筹的用人单位,其参加工伤保险社会统筹前已确认为工伤的老工伤人员费用解决办法应由用人单位和工伤保险基金共同承担,同时老工伤人员应享受旧伤复发医药费报销待遇。
此外,还可以采取费用清偿的方法。具体做法是,有老工伤人员的单位和新破产改制单位,在破产改制时向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实行一次性费用移交,将老工伤待遇纳入工伤保险统筹基金支付。
企业老工伤人员在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待遇审领手续时,应提交《工伤保险待遇申请表》、《老工伤人员登记表》、《老工伤人员确认意见书》、《劳动能力鉴定审批表》以及发生的医疗费用支付凭证等相关材料。经社保经办机构核准后支付。
如果没有特殊的鉴定标准,问题就在于能否认定为老工伤。在进行老工伤鉴定时,单位应提供老工伤资料,并凭借复印件和单位委托鉴定书到鉴定中心办理相关手续。这一过程应由单位代表出面办理,个人无法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