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8 更新时间:2023-12-23
终结执行是一种常用的结案方式,常在执行案件办理过程中适用。对于终结执行的性质、适用条件以及相关问题的认识,对于规范执行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需要进行认真分析。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三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可以裁定终结执行的情形包括:
(一)申请人撤销申请;
(二)据以执行的法律文书被撤销;
(三)被执行人死亡,无遗产可供执行,且无义务承担人的;
(四)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案件的权利人死亡;
(五)被执行人因生活困难无力偿还借款,无收入来源,且丧失劳动能力;
(六)人民法院认为应当终结执行的其他情形。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的规定,执行结案方式包括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内容全部执行完毕、裁定不予执行、当事人之间达成执行和解协议并已履行完毕等。终结执行只是其中的一种方式,并不是唯一的执行结案方式。
终结执行与其他执行结案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适用条件的不同。只有符合《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六种情形,才可以进行终结执行。因此,需要对各种执行结案方式的不同之处和适用条件进行清晰的认识。
根据以上分析,终结执行不适用于“完全执行”、“不予执行”和“和解执行”的情形。终结执行适用于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内容应予执行或完全执行,但因各种原因而不予执行或不完全执行的情形。终结执行的适用条件是执行案件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
综上所述,终结执行是一种重要的执行结案方式,适用于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内容应予执行或完全执行,但因各种原因而不予执行或不完全执行的情形。对于终结执行的性质和适用条件的认识,对于规范执行工作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