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调解产生的后果有哪些?发生交通事故必须调解吗
点击数:14 更新时间:2024-03-13
发生交通事故,处理的方式很多。毫无疑问,调解是比较快的方式,同时也更加节约成本。那么,交通事故调解产生的后果有哪些?发生交通事故必须调解吗?为了大家了解与此相关的知识,下面手心律师网编辑为您介绍这方面的内容,希望能够给您提供参考,也希望能给对此有问题有疑问的朋友提供帮助。
交通事故调解后果的法律问题
调解失败的后果
交通诉前调解若失败,双方当事人之间的纠纷将进入诉讼程序。
调解成功的后果
交通诉前调解若成功,争议双方将达成调解协议。然而,对于调解协议的法律效力问题需要关注。
根据最高法院《关于审理涉及人民调解协议的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规定,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的调解文书具有民事合同性质。这意味着在人民调解工作室达成的调解协议并不具备强制执行力。因此,当事人可能面临调解协议难以执行而放弃解决纠纷的途径的情况。
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用以下途径:
- 调解员在调解协议达成后,明确告知协议不具备强制执行力。
- 调解员提出可以到公证部门进行公证,赋予协议强制执行力的建议。
- 调解员提出可以申请法院出具正式调解文书的建议。
交通事故是否必须进行调解?
根据相关规定,调解并非事故处理的法定程序。
过去,民警在交通事故中必须对双方进行调解,并确定赔偿金的数额。然而,根据新法规定,在交通事故损害赔偿中,调解不再是诉讼的前置条件。
根据《安全法》的规定,交通事故的当事人可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的情况包括:
- 当事人发生交通事故后,可以请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也可以直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 公安交通管理机关只能调解一次,调解不成或调解生效后不履行的,当事人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 一方当事人不同意公安交通管理机关调解的,公安机关也不进行调解,当事人可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 某些法规允许自行解决的交通事故,如有争议的,当事人可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 当事人对检验、鉴定或对交通事故认定有异议的,公安机关也不予调解,当事人可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交警不会强制对交通事故进行调解。
因此,对交通意外事故造成损害的情况下,调解将按照公平、合理、自愿的原则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