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后犯罪连续撞人构成故意犯罪还是过失犯罪
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4-06-12
生活中喝酒误事,这是因为酒精容易麻痹人的思维,从而做出一些不可思议的事情,有的人在喝醉酒之后甚至还会实施犯罪行为。那么问题来了,酒后犯罪连续撞人行为是否构成故意犯罪?是否需要负刑事责任呢?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你答疑解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酒后犯罪:故意犯罪还是过失犯罪
1. 醉酒人的刑事责任
根据1997年《刑法》第18条的规定,“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这意味着一般情况下,醉酒的人犯罪应当承担刑事责任。这样的规定一方面基于醉酒人应对醉酒后果有所预见的理念,另一方面也是因为醉酒是一种可戒除的人为行为。规定醉酒人负刑事责任有助于从长远来减少酒后犯罪,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2. 生理性醉酒的刑事责任
生理性醉酒是指因饮用过量酒精而导致的醉酒状态。根据《刑法》的理论,生理性醉酒时,行为人仍然具备辨认和控制能力,因此应当承担刑事责任。如果醉酒人在醉酒状态下,对自己的行为有充分的辨认能力和控制能力,并能预见醉酒行为的后果,那么他们不能因此而免除刑事责任。
3. 病理性醉酒的刑事责任
病理性醉酒是一种精神病状态,通常发生在不常饮酒、对酒精无耐受性或同时存在感染、过度疲劳、脑外伤、癫痫等情况下,偶然饮酒引发。病理性醉酒人的行为紊乱,记忆缺失,出现意识障碍,并伴有幻觉、错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使其行为常常具有攻击性。通常认为,病理性醉酒属于精神病范畴,因此其实施的危害社会行为不负刑事责任。
4. 醉酒人的刑事责任能力
醉酒人是否具备刑事责任能力,取决于其在醉酒状态下的辨认和控制能力。如果醉酒人在醉酒状态下仍然具备充分的辨认和控制能力,能够预见醉酒行为的后果,那么他们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然而,如果醉酒人在醉酒状态下无法辨认和控制自己的行为,并且无法预见醉酒行为的后果,那么他们可能不具备刑事责任能力,不应当负刑事责任。因此,对于酒后犯罪是否要负刑事责任,需要根据醉酒人在醉酒状态下的辨认和控制能力来进行判断。生理性醉酒的行为人应当承担刑事责任,而病理性醉酒的行为人则不负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