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征收是否必须按照法定程序进行
点击数:27 更新时间:2024-09-12
房屋是我国公民非常重要的财产,对公民合法的房屋进行征收拆迁的,是需要对被拆迁人进行经济补偿的,房与征收拆迁是有一定程序的,那么房屋征收是不是必须按照法定程序进行?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房屋征收是否必须按照法定程序进行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房屋征收必须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如果违反法律规定的程序,被征收人有权拒绝征收。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
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十条规定,房屋征收部门需制定征收补偿方案,并报市、县级人民政府审批。
市、县级人民政府应组织相关部门对征收补偿方案进行论证,并进行公开公布,征求公众意见。征求意见期限不得少于30日。
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实施房屋征收时应先进行补偿,然后进行搬迁。
市、县级人民政府作出房屋征收决定后,需对被征收人进行补偿。被征收人应在补偿协议约定或补偿决定确定的搬迁期限内完成搬迁。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采取暴力、威胁或违反规定中断供水、供热、供气、供电和道路通行等非法方式迫使被征收人搬迁。建设单位禁止参与搬迁活动。
拆迁补偿的流程是怎么规定的
拆迁补偿的流程按以下步骤进行:
- 拆迁人申领房屋拆迁许可证。
- 房屋拆迁管理部门根据房屋拆迁许可证的内容发布公告。
- 房屋拆迁管理部门和拆迁人向被拆迁人、房屋承租人进行宣传和解释工作。
- 确定拆迁补偿标准和安置方案。一般情况下,违章建筑和超过批准期限的临时建筑不予补偿。拆迁补偿方式分为一般情况下的货币补偿和房屋产权调换、结算价差两类。被拆迁人可以选择补偿方式。
- 拆迁人与被拆迁人、房屋承租人达成拆迁补偿安置协议。
- 进行拆迁裁决。
- 进行强制拆迁。拆迁人在强制拆迁前有义务向公证处申请办理证据保全,以解决与拆除房屋相关的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