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3-11-17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三条的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交通事故现场勘验、检查、调查情况以及相关的检验、鉴定结论,及时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作为处理交通事故的证据。交通事故认定书应当详细记录交通事故的基本事实、成因以及当事人的责任,并及时送达当事人。
除了无法查证交通事故事实或未查获交通肇事逃逸人和车辆的情况外,交通事故认定书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对于未查获交通肇事逃逸人和车辆的情况,如果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当事人要求出具交通事故认定书,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在接到申请后十日内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该认定书应当载明交通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受害人情况以及调查得到的事实。如果有证据证明受害人有过错,应确定受害人的责任;如果无证据证明受害人有过错,应确定受害人无责任。并将认定书送达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当事人。
对于无法查证交通事故事实的情况,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详细记录交通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当事人情况以及调查得到的事实,并分别送达当事人。
证据的客观性是指证据作为已发生的案件事实的客观遗留,不受人们主观意志的影响。交通事故认定书是根据交通事故现场勘查、证据收集和分析的结果制作的责任认定书。虽然制作过程中存在交警人员的主观判断,但这并不排除交通事故认定书的客观性。认定书属于鉴定结论的范畴,鉴定结论由具有专业背景知识的鉴定人员根据客观实际做出,虽然存在人为因素,但不影响证据的客观性。交通事故认定书并未破坏证据的客观性,因为人为因素的加入是在事件结束之后。
证据的关联性是指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存在客观联系。交通事故认定书是交管部门根据当事人的违章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通过现场勘查、成因分析等手段明确当事人各方责任的行政处罚文书。交通事故是因,交通事故认定书是果,二者存在因果关系的关联性。
证据的合法性要求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证据必须符合法律规定。交通事故认定书必须遵循《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交通事故处理办法》、《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确保证据的合法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在接警、勘查现场、收集证据等过程中,必须依法进行,保证证据的合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