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8 更新时间:2023-09-26
根据道交法的规定,交通事故认定书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交通事故认定书应当详细记录交通事故当事人、车辆、道路和交通环境的基本情况。这包括当事人的身份信息、车辆的相关信息、事故发生地点的描述以及当时的交通环境等。
交通事故认定书应当准确陈述交通事故的基本事实。这包括事故的发生时间、经过以及造成的损害情况等。
交通事故认定书应当明确当事人导致交通事故的过错及责任,或者确认事故属于意外情况。这是为了确定责任方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交通事故认定书还应当加盖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交通事故处理专用章,并分别送达当事人。同时,当事人还应被告知申请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的期限以及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的权利。
交通事故认定书是一种法律文书,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根据交通事故现场勘验、检查、调查情况以及相关的检验、鉴定结论制作。其目的是认定交通事故当事人的责任。根据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在勘查现场之日起10日内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对于需要进行检验、鉴定的情况,应在检验、鉴定结果确定之日起5日内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
公安交管部门出具的交通事故认定书是处理交通事故的证据,也是当事人在民事损害赔偿问题上向法院提交的重要证据。与以往不同的是,认定书的名称中取消了"责任"两字。这是因为事故认定中的责任与民事赔偿中的责任以及刑事或行政责任并非同一概念。取消这两个字是为了避免混淆,同时也更加明确了认定书的性质,即属于证据的一种。
交通事故认定书作为证据之一,其性质决定了其不具有行政可诉性。当事人对认定书的结论不服时,不能提起行政诉讼。法院在审理交通事故案件时,应当将认定书视为其他证据之一进行审查。如果存在其他足以推翻认定书的证据,法院无需重新认定即可不予采信。因此,认定书与鉴定结论是有所区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