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32 更新时间:2024-05-26
从形成时间来看,交通事故认定书不属于书证的范畴。书证通常在案件或纠纷发生之前就已经形成,如借条、合同、遗嘱、营业执照等。这些文书在诉讼之前就已经存在,而不是通过诉讼中的行为产生的。而交通事故认定书是在交通事故发生之后,公安机关根据交通事故现场勘验、检查、调查情况和有关的检验、鉴定结论,及时制作的文书。因此,从形成的时间考察,交通事故认定书不属于书证。
交通事故认定书也不具备书证的客观性。书证的内容不以诉讼中办案机关或人员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而交通事故认定书在对双方当事人责任进行评判时,必然包含了办案人员的主观认识和判断。这种主观认识有可能与客观相吻合,也有可能不一致。因此,交通事故认定书不符合书证应具有的客观性特征。
交通事故认定书的制作主体是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制作目的是为了处理诉讼中的相关事宜,包括确定双方当事人责任、追究肇事者的刑事责任以及民事赔偿问题。而书证一般由当事人、其他个人或单位制作,其目的往往是为了陈述事实、确认、变更或消灭某种法律关系等,与处理诉讼中的相关事宜不同。
对于交通事故认定书的审查与书证有很大的区别。公安司法机关在审查书证时,重点在于书证与案件的联系、书证内容是否为相关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以及特定书证是否符合法定形式。而对于交通事故认定书的审查,重点在于制作人员是否尊重交通事故的客观事实、制作人员的资质和水平以及制作人员是否遵守相关的职业操守。
综上所述,交通事故认定书不具备书证的法律性质。尽管交通事故认定书可以反映案件真实情况,但不能仅凭其表达的思想内容就认定其为书证。简单地将某份材料视为书证可能过于简化问题。因此,在法律实践中,对于交通事故认定书的使用和解释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