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7 更新时间:2023-09-29
当机动车被盗用时,盗用者应承担交通事故的责任,而不应由车主承担责任。如果盗用者将车辆借或租给他人,并导致交通事故,有两种情况需要考虑:一种情况是租借人不知道该车是盗窃所得,这时盗用者作为虚拟车主,根据租借关系处理与资用人和租借人之间的关系;另一种情况是租借人明知该车是盗窃所得,但仍然租借或借用该车,并导致交通事故,这时租借人和盗用者承担连带责任。
在车辆买卖中,常常出现车辆交付给买受人后,但并未进行法定的车辆过户手续,导致车辆买卖无效的情况。对于未进行过户的车辆买卖,应由买受人承担赔偿责任,车辆所有人承担垫付责任。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机动车辆数量的增加,当事人因道路交通事故的损害赔偿向法院起诉的案件也逐年增多。然而,有关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法律法规并不完善,仍然停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的基础上,导致在审判和实践中无法准确把握尺度。
道路交通事故的民事责任属于侵权责任,其归责原则应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因此,当事人承担责任的基础必须符合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包括过错、损害结果和行为,行为和结果之间必须具有因果关系。
对于未经过户登记但已交付使用的汽车,在买受人已经占有汽车并具有事实上支配地位的情况下,买受人作为实际车主承担实际占有和使用汽车的责任。对于原车主来说,虽然他是登记车主,但由于汽车已经交付,他已经失去了对汽车的运行支配和运营利益。因此,如果在买受人管理使用汽车期间发生交通事故,原车主没有过错,赔偿责任应由买受人承担。
如果当事人之间已经通过买卖等方式转让交付机动车但未办理所有权转移登记,并且发生了交通事故,责任属于该机动车一方,保险公司应在机动车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进行赔偿。不足部分由受让人承担赔偿责任。
因此,尽管机动车未办理过户手续,但在出让后,原登记所有人失去了对机动车的运行支配和运营利益,无法控制车辆的行驶和营运,并且无法防范和控制交通事故的发生。因此,未办理过户手续的行为与造成人身损害的后果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因此,未过户的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时,应由实际支配车辆运行或获得运行利益的买方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原车主无需再承担责任。
侵权责任法还规定,以买卖等方式转让拼装或已达到报废标准的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害,由转让人和受让人承担连带责任。如果车主卖出的机动车为拼装或已达到报废期限的车辆,并违反了有关行政管理法规的规定,就要承担连带赔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