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3-10-22
根据我国《合同法》第114条第一款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违约金具有以下特征:
违约金的数额由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中事先约定。
违约金是违约方根据约定,在违约后向对方支付的一笔金钱。
违约金的支付是一种违约责任的形式。
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违约金的数额,也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根据《合同法》的规定,违约金的数额应根据具体的违约情况来约定。然而,违约情况只能在违约后才能得知,而违约金却需要在合同中事先约定,因此可能出现约定的违约金过高或过低(与实际损失不符)的情况。
根据《合同法》第114条第二款的规定,如果约定的违约金低于实际造成的损失,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予以增加;如果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实际造成的损失,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予以适当减少。
根据合同自由原则,当事人的约定应优先于法律的任意性规定,因此违约金责任应优先于法定的损害赔偿责任。根据《合同法》第114条第一款的规定,一方违约时,对方应支付约定的违约金,不论损失的大小。因此,该规定的违约金具有一定的惩罚性。然而,根据《民法通则》第4条和《合同法》第5条的规定,民事活动应遵循公平原则,当事人应以正义、公平的观念指导行为,并平衡各方的利益。因此,违约金应具有补偿的性质,而非惩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