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界定了公共利益的范围
点击数:6 更新时间:2023-09-30
征收补偿条例的公共利益界定和程序化规定
公共利益界定
根据《征收补偿条例》,市、县级人民政府在做出房屋征收决定时,必须以保障国家安全、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等公共利益为前提。该条例通过列举的方式明确了公共利益的范围,为因公共利益征收房屋提供了界定。
基于公共利益的征收
征收城市房屋必须基于公共利益的需要。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工业化和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现代化的必然趋势,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也是公共利益的重要方面。
个人财产保护与公共利益征收
2004年我国宪法修正案规定,只有基于“公共利益”的需要并依照法律程序,才能进行征收或征用,以保护公民个人合法的私有财产。这一修正标志着公共利益征收与商业开发征收混为一谈的拆迁模式已成为历史。
征收程序和被征收人权益保护
程序化规定
征收程序是规范政府征收行为、维护被征收人合法权益、促使政府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保障。《征收补偿条例》提高了对征收补偿方案的公众参与程度。征收补偿方案应征求公众意见,如果多数被征收人认为方案不符合规定,应组织听证会并修改方案。这一修改方案的规定既尊重了被征收人权益,也是突破。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和征收决定讨论
在政府作出房屋征收决定前,应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对涉及被征收人数量较多的征收决定,应经过政府常务会议讨论决定。被征收房屋的调查结果和分户补偿情况应当公布。
被征收人的救济途径
对不服征收决定和补偿决定的被征收人,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审计机关应加强审计工作。
民众参与和被征收人权益保障
《征收补偿条例》强调民众的参与,特别是利害关系人的参与。在征收和补偿的多个环节中,条例规定了民众的参与,尤其是利害关系人的参与。这为规范政府征收行为、维护被征收人合法权益提供了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