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0 更新时间:2024-02-19
合同法规定了当事人法律地位平等的原则。根据这一原则,合同当事人在权利义务对等的基础上,通过充分协商达成一致,以实现互利互惠的经济利益目的。具体而言,地位平等原则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内容。
1. 合同当事人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在法律上,合同当事人是平等主体,不存在高低、主从之分。无论所有制性质、单位大小和经济实力的强弱如何,合同当事人的地位都是平等的。
2. 合同中的权利义务对等。合同当事人享有权利的同时,也承担相应的义务。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应该相应,并且彼此之间的财产、劳务或工作成果与履行的义务大体相当。
3. 合同当事人必须就合同条款充分协商,取得一致,合同才能成立。合同是双方当事人达成一致意见的结果,是在互利互惠的基础上充分表达各自意见,并就合同条款达成一致的决议。任何一方都不能凌驾于另一方之上,不能强迫命令、胁迫等手段签订合同。
自愿原则是合同法的重要基本原则,合同当事人通过协商自愿决定和调整相互权利义务关系。自愿原则体现了民事活动的基本特征,是民事关系区别于行政法律关系、刑事法律关系的特有原则。合同当事人有权自主决定是否签订合同、与谁订合同、合同内容的约定、合同的补充、变更、解除以及解决争议的方式。
自愿原则是贯彻合同活动的全过程的,合同当事人在订立合同、履行合同时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扰乱社会经济秩序,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合同当事人的自愿决定必须依法进行,包括在内容上遵守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以及在程序上遵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批准、登记等手续。
公平原则要求合同双方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公平合理,大体上平衡,并强调一方给付与对方给付之间的等值性,合同上的负担和风险的合理分配。具体而言,公平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在订立合同时,要根据公平原则确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不得滥用权利,不得欺诈,不得假借订立合同恶意进行磋商。
2. 根据公平原则确定风险的合理分配。
3. 根据公平原则确定违约责任。
公平原则的意义和作用在于,它是社会公德和商业道德的体现,有利于保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和平衡当事人之间的利益。
诚实信用原则要求合同当事人在订立、履行合同以及合同终止后的全过程中都要诚实、讲信用、相互协作。具体而言,诚实信用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在订立合同时,不得有欺诈或其他违背诚实信用的行为。
2. 在履行合同义务时,当事人应当遵循诚实信用的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及时通知、协助、提供必要的条件、防止损失扩大、保密等义务。
3. 合同终止后,当事人也应当遵循诚实信用的原则,根据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称为后合同义务。
诚实信用原则的意义和作用在于,它有利于保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合同的履行,维护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