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合同履行原则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履行 > 合同履行原则法律知识

出口合同履行原则

点击数:4 更新时间:2020-05-25

 
62094
出口合同涉及的层面是我国出口贸易活动,对于普通公民来说较为陌生。履行出口合同工作繁杂,环节多,影响因素也很多。那么,履行出口合同应当遵循什么原则,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吗?接下来,手心律师网小编就为您整理了相关法律知识,欢迎阅读。

出口合同履行的原则有哪些

合同生效后,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应当正确、适当、全面地完成合同中规定的各项义务。

在合同的履行中,当事人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

合同生效后,当事人就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地点等内容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可以协议补充;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合同有关条款或者交易习惯确定。依照上述履行原则仍不能确定的,适用《合同法》的下列规定:

(一)质量要求不明确的,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履行;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按照通常标准或者符合合同目的的特定标准履行。

(二)价款或者报酬不明确的,按照订立合同时履行地的市场价格履行;依法应当执行政府定价或者政府指导价的,按照规定履行。

(三)履行地点不明确,给付货币的,在接受货币一方所在地履行;交付不动产的,在不动产所在地履行;其他标的,在履行义务一方所在地履行。

(四)履行期限不明确的,债务人可以随时履行,债权人也可以随时要求履行,但应当给对方必要的准备时间。

(五)履行方式不明确的,按照有利于实现合同目的的方式履行。6.履行费用的负担不明确的,由履行义务一方负担。

合同约定执行政府定价或者政府指导价的,在合同约定的交付期限内政府价格调整时,按照交付时的价格计价。逾期交付标的物的,遇价格上涨时,按照原价格执行;价格下降时,按照新价格执行。逾期提取标的物或者逾期付款的,遇价格上涨时,按照新价格执行;价格下降时,按照原价格执行。

合同生效后,当事人不得因姓名、名称的变更或者法定代表人、负责人、承办人的变动而不履行合同义务。

不履行合同义务的责任

双方订立的合同是合法有效的,应当受法律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这就是法律对违约方采取的强制制裁措施。

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在履行义务或者采取补救措施后,对方还有其他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

如果合同标的系非金钱债务,对方可以要求履行,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法律上或者事实上不能履行;

(二)债务的标的不适于强制履行或者履行费用过高;

(三)债权人在合理期限内未要求履行。

延伸阅读
  1. 合同签订可约定第三方吗
  2. 财产保险合同
  3. 购销合同违约金最高限额是多少
  4. 我国《合同法》第九十二条规定的后合同义务
  5. 虚增工程量是否构成合同诈骗

合同履行热门知识

  1. 平等权与支配权
  2. 不可撤销居间合同的要求
  3. 长时间不能履行合同的解决办法
  4. 瑕疵履行在中国法律中的定义
  5. 拒绝履行合同的情形有哪些
  6. 定金返还问题及适用定金罚则的条件
  7. 退工的时候保密协议怎么履行
合同履行知识导航

合同纠纷解决方案

  1. 如何签订委托合同
  2. 乘人之危的合同效力待定
  3. 重大误解的合同可撤销可变更
  4. 一方迟延履行,另一方享有合同解除权
  5. 情势变更对合同的影响
  6. 合同预期违约的解除权
  7. 如何订立合同

热门合同下载

  1. 服装师聘用合同范本
  2. 销售代理合同范本
  3. 礼品销售合同范本
  4. 国际货物买卖合同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