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司法解释对于实际履行原则规定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履行 > 合同履行原则法律知识

合同法司法解释对于实际履行原则规定

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20-05-25

 
62087
合同法中我国解决合同纠纷的指导性依据,在司法实践中合同的纠纷是非常多的,法院在审理合同纠纷的诉讼时,审理的依据一般就是合同法。那么合同法司法解释对于实际履行原则规定是怎样的?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解答。

一、合同法司法解释对于实际履行原则规定

实际履行原则指当事人按照合同规定的标的完成合同义务的原则。

其含义是:

1)在合同履行中,要履行标的,不能用其他标的代替原合同标的。就是说,对于有效成立的合同,其标的规定是什么,义务人就应当履行什么。

2)要实际履行标的,不能轻易地以违约金或赔偿金代替履行标的。义务人如果不能按合同规定的标的给付,即使向对方偿付了违约金或赔偿金,也不能轻易免除其交付标的的义务。

当然,实际履行不是绝对的,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可不加以适用。如以特定物为标的的合同,当该标的灭失时,实际履行已不可能。

二、合同履行要遵循的原则

(1)全面履行的原则。合同订立后,当事人应当按照合同的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包括履行义务的主体、标的、数量、质量、价款或者报酬以及履行期限、地点、方式等。

(2)诚实信用的原则。当事人履行合同要遵循诚实信用的原则,要守信用、讲实话、办实事,要有善意。双方当事人在合同履行中要相互配合协作,以利合同更好地履行。《合同法》规定,当事人应当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义务。这就要求当事人要根据不同合同的不同情况,按照诚实信用原则履行自己的义务。如有的需要提供必要的条件和说明;有的需要协作;有的需要及时通知对方,以便做好准备;有的需要保密等。

(3)公平合理的原则。在订立合同时,由于当事人的疏忽,有的问题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应以公平合理的原则,采取补救措施、由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签订补充条款加以解决;若当事人协商不成,就应按照有关条款或者交易习惯确定。如果不能确定,就按《合同法》的有关规定来确定。

三、合同履行的义务

1、通知义务:即合同当事人应将自己履行义务的情况及时通知另一方当事人。

2、协助义务:指合同当事人应协助对方履行义务,以使合同能顺利履行的义务。

3、方便义务:指为对方履行合同义务提供方便的义务。

4、减损义务:即合同法中的-防止损失扩大-,是指由于主客观原因而使一方遭受损失时,遭受损失的一方应采取必要的措施,以防止损失的扩大。

5、保密义务:指合同当事人负有将通过确立合同关系而了解到的对方的秘密予以保守的义务。

延伸阅读
  1. 合同终止后的权利义务
  2. 工会法人未变更前劳动关系的效力问题
  3. 借款合同履行的证明
  4. 合同签订可约定第三方吗
  5. 我国《合同法》第九十二条规定的后合同义务

合同履行热门知识

  1. 构成拒绝履行的要件
  2. 长时间不能履行合同的解决办法
  3. 拒绝履行合同的情形有哪些
  4. 买卖合同
  5. 定金返还问题及适用定金罚则的条件
  6. 合同法中的拒绝履行和迟延履行区别
  7. 合同中的无效情形和免责条款
合同履行知识导航

合同纠纷解决方案

  1. 如何签订委托合同
  2. 乘人之危的合同效力待定
  3. 重大误解的合同可撤销可变更
  4. 一方迟延履行,另一方享有合同解除权
  5. 情势变更对合同的影响
  6. 合同预期违约的解除权
  7. 如何订立合同

热门合同下载

  1. 游戏购销合同书范本
  2. 珠宝首饰销售合同范本
  3. 香精销售合同范本
  4.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