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准确把握撤销权行使的条件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履行 > 履行不能法律知识

怎么准确把握撤销权行使的条件

点击数:24 更新时间:2023-10-12

 
61679
撤销权是债权人的一种,如同任何一种权利的行使都必然有一定的限制和范围一样,撤销权也必然有一定的限制和范围。按照《合同法》的规定,要行使撤销权必须具备相应的主观和客观条件。接下来就跟手心律师网小编一起来看看相关的法律常识吧,希望小编能够帮助到您。

撤销权的行使条件

一、行为发生时间

债务人的危害行为必须发生在债权成立之后、消灭之前。只有在债权成立后消灭之前发生的行为才能构成侵害债权。同时,债权必须是合法的,非法的债权不受法律保护。

二、财产处分行为

债务人的财产处分行为可以分为事实行为和法律行为。事实行为包括正当使用财产进行正常生产和生活以及挥霍浪费等行为。法律行为包括放弃到期债权、不再追偿、转让财产等。只有债务人的放弃和转让行为导致其清偿能力降低、危害债权人的债权实现时,才具备撤销权的条件。

三、行为的法律效力

只有债务人的放弃到期债权和无偿转让财产的行为已经发生法律效力,才能导致债务人财产减少、偿债能力降低,进而真正危害债权人的债权,才有必要行使撤销权。如果债务人的行为还在酝酿之中,只是一种意向或言论,并未实际付诸实施,就不能行使撤销权。

四、行为对债权的危害

债务人的行为必须确实减弱或丧失其清偿债务的能力,以致于无力履行债务,才能构成危害债权。主要表现为减少财产或在财产上增加障碍,如放弃到期债权、免除他人债务、无偿赠与财产、低价转让财产、设立担保等。

同时,债权人在行使撤销权时应以实际已经危害债权或可能危害债权为标准,而不是仅凭债务人有类似行为的发现。如果债务人在实施行为后仍有足够的财产清偿债务,就不能认定为危害债权人的债权,不能行使撤销权。然而,债权人往往只关注自己的债权,而不知道债务人是否还有其他债务。如果经过调查发现债务人确实无法履行其他债务,就可以提出撤销权诉讼。

撤销权的主观条件

对于债务人来说,当其与第三人实施危害行为时,必须具备恶意并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危害债权人的债务。当债务人的不正当财产处分行为是无偿时,只要具备上述客观条件,债权人即可行使撤销权。而当债务人的不正当财产处分行为是有偿时,必须同时具备上述主观和客观条件,债权人才能行使撤销权。

延伸阅读
  1. 债权保全流程的两种形式
  2. 合同保全的两种方法
  3. 合同保全的措施
  4. 撤销权的成立要件
  5. 债权人行使撤销权的有效期限

合同履行热门知识

  1. 合同法律师探讨先合同义务的若干问题
  2. 不能履行的法律依据
  3. 担保合同的中止条件
  4. 不安抗辩权的行使及解除合同
  5. 人间“蒸发”:借款人逃避还款责任
  6. 网站不履行合同如何赔偿
  7. 迟延履行期间被执行人财产清偿顺序的确定
合同履行知识导航

合同纠纷解决方案

  1. 如何签订委托合同
  2. 乘人之危的合同效力待定
  3. 重大误解的合同可撤销可变更
  4. 一方迟延履行,另一方享有合同解除权
  5. 情势变更对合同的影响
  6. 合同预期违约的解除权
  7. 如何订立合同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