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8 更新时间:2023-11-22
债权的相对性是指特定债权人只能向特定债务人主张权利的法律关系。债权的相对性是由债权的内容所决定的,债权的内容是以特定行为为基础的。因此,债权只能向特定人主张权利。
债权的相对性决定了其无排他性、无优先性和无追击性。在同一标的物上,可以存在多个债权。当标的物发生争议时,债权在物权之后受偿,各债权之间平等无优先效力。债权也无追击效力,即一旦标的物转移给他人,债权人不能直接主张权利,只能要求债务人承担违约责任。因此,在这些方面,债权与物权有着明显的区别。
债权的相对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作为罗马法的一种精华传承,近代大陆法系国家在民法法典化的过程中,将债权相对性原则作为一项原则性规定纳入了债法。例如,《法国民法典》第1134条规定:“依法订立的契约对于缔约当事人双方具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德国民法典》第241条规定:“债权人因债务关系得向债务人请求给付。”
债权相对性原则的确立是民法体系完善的重要步骤之一。它与物权一起成为民法体系中的两大支柱。债权的相对性原则的确立不仅为债权关系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也为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提供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