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违约金调整的标准问题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纠纷 > 合同诉讼法律知识

关于违约金调整的标准问题

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3-12-17

 
60540

我国合同法对违约金的性质及其惩罚性的确认

持上述观点的人的一个主要理由是,我国合同法规定的违约金的基本性质属于补偿性违约金。然而,这种观点是对我国合同法违约金规则的误读。尽管我国合同法规定的违约金主要是补偿性违约金,但也确认了惩罚性违约金。以下是对我国合同法对违约金性质的确认的具体解释:

一、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第二款确认了惩罚性违约金

根据学界的一般理解,高于损失的违约金即体现了违约金的惩罚性。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第二款实际上确认了惩罚性违约金。合同法要求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对过分高于损失的违约金进行调整,对不是过分高于损失的违约金,法院和仲裁机构都应当予以支持。

二、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第三款确认了迟延履行违约金的惩罚性

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第三款规定:“当事人就迟延履行约定违约金的,违约方支付违约金后,还应当履行债务。”这一规定表明违约金是专为对迟延履行行为予以惩罚而设定的。只要当事人在合同中没有改变法律的规定,则不管当事人是否约定了迟延履行违约金的性质,一旦发生迟延,违约金就具有惩罚性。

三、当事人可以在合同中约定单纯的惩罚性违约金

根据合同自由原则,当事人可以在合同中约定单纯的惩罚性违约金。例如,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旦一方违约,无论实际损失多大,违约方应当向对方支付违约金。即使非违约方不能就实际损失举证,违约方仍然应当承担违约金责任,只不过其可以根据实际损害请求调整违约金数额。

四、违约金的惩罚性不影响其有效性

在当事人约定违约金以后,一方违约,但违约可能并没有给另一方造成损失,在此情况下,尽管非违约方可以要求法院和仲裁机构予以调整,但不能认为违约金具有惩罚性而要求宣告无效。特别是当事人约定了惩罚性违约金条款,但违约方并没有要求调整数额,而自愿承担违约金责任,依照私法自治原则也是合法的。

违约金的担保作用及其数额的确定

尽管我国合同法将违约金作为违约责任形式之一规定,但违约金在功能上实际具有担保作用。如果认为违约金在性质上完全是补偿性的,则会抹杀违约金所固有的特点,并且可能使违约金取代损害赔偿在实践中的作用,导致违约金与损害赔偿形式的混淆。此外,过高的违约金往往由经济地位强势的一方提出,在一方违约后请求减少违约金数额时,如果将违约金减少到损失的水平,既丧失了法律的正义,又鼓励了经济上的优势方违约。

因此,当事人约定的违约金数额低于损失时,应使之达到损失的数额;当事人约定的违约金数额过分高于损失时,非违约方可以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予以适当减少。然而,适当减少并不意味着可以减少到与损失差不多的程度。根据合同法的立法精神,适当减少应该是减少到与损失差不多的程度。此外,在一些情况下,过高的违约金由经济地位上处于强势的一方提出,然后再违约并请求减少违约金数额。在这种情况下,将违约金减少到损失的水平既丧失了法律的正义,又鼓励了经济上的优势方违约的效果。

延伸阅读
  1. 强制执行逾期利息
  2. 关于主张合同约定违约金过高的调整原则
  3. 关于竞业限制的违约金标准
  4. 违约金的定义和作用
  5. 房产证的办理时间和违约责任

合同纠纷热门知识

  1. 旅游纠纷的维权方式
  2. 承揽合同的风险及防范措施
  3. 门面房租赁协议
  4. 仓库管理流程图
  5. 担保合同及于违约责任
  6. 一、承运人对行李负有赔偿责任的条件
  7. 抵押担保债权的范围及其构成要素
合同纠纷知识导航

合同纠纷解决方案

  1. 如何签订委托合同
  2. 乘人之危的合同效力待定
  3. 重大误解的合同可撤销可变更
  4. 一方迟延履行,另一方享有合同解除权
  5. 情势变更对合同的影响
  6. 合同预期违约的解除权
  7. 如何订立合同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