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3-11-03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的规定,当事人可以在合同中约定一方违约时应支付给对方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的计算方法。
约定的违约金低于实际造成的损失时,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增加违约金;约定的违约金过高于实际损失时,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适当减少违约金。
对于迟延履行约定违约金的情况,违约方在支付违约金后仍应履行债务。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当事人可以通过反诉或抗辩的方式请求人民法院调整违约金。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如果当事人请求增加违约金,增加后的违约金数额不得超过实际损失额。如果当事人请求赔偿损失,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如果当事人主张约定的违约金过高需要适当减少,人民法院应当以实际损失为基础,综合考虑合同履行情况、当事人过错程度、预期利益等因素,根据公平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进行衡量,并作出裁决。
一般情况下,约定的违约金超过造成的损失的百分之三十可以认定为“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逾期付款违约金应当按照何种标准计算问题的批复,如果合同当事人没有约定逾期付款违约金标准,人民法院可以参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金融机构计收逾期贷款利息的标准进行计算。当中国人民银行调整金融机构计收逾期贷款利息的标准时,人民法院可以相应调整逾期付款违约金的计算标准。
根据中办民银行1996年4月30日发布的银发〔1996〕156号《关于降低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通知》的规定,目前逾期付款违约金标准可以按每日万分之四计算。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当前形势下审理民商事合同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对于合同中约定的过分高于违约造成损失的违约金或极具惩罚性的违约金条款,人民法院应根据合同法和相关解释的规定,合理调整违约金数额,公平解决违约责任问题。
在当前经营困难的情况下,对于违约金数额过高的情况,应根据诚实信用原则和公平原则,以补偿性为主、以惩罚性为辅的原则进行合理调整,避免简单地采用固定比例的方式。
人民法院在调整违约金时,应综合考虑合同履行程度、当事人过错程度、预期利益、当事人缔约地位强弱、是否适用格式合同或条款等因素,根据公平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进行综合权衡,避免机械司法可能造成的实质不公平。
对于可得利益损失的认定,根据交易性质、合同目的等因素,可将其分为生产利润损失、经营利润损失和转售利润损失等类型。根据合同法和相关规则,人民法院在计算和认定可得利益损失时,应综合运用可预见规则、减损规则、损益相抵规则以及过失相抵规则等,从非违约方主张的可得利益赔偿总额中扣除相关因素,确保公平。
人民法院在调整违约金时,应根据具体案件情况,综合考虑违约方的恶意程度、当事人缔约地位强弱等因素,参照不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四倍的标准进行调整。
当事人主张约定的违约金过高需要适当减少时,应提供相应证据。被主张调整违约金一方当事人应提供证据证明违约金约定的合理性。
人民法院在认定可得利益损失时,应合理分配举证责任。违约方应承担非违约方没有采取合理减损措施导致损失扩大、非违约方因违约而获得利益以及非违约方亦有过失的举证责任;非违约方应承担遭受的可得利益损失总额、必要的交易成本的举证责任。
根据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合同纠纷案件违约金适用问题的指导意见,对于合同纠纷案件中的违约金调整,应遵循以下原则:
1、根据法律、行政法规或司法解释规定的违约金计算标准执行,合同中另行约定的违约金无效。
2、当事人未约定违约金或未明确计算标准和具体数额时,守约方要求违约方支付违约金的请求不予支持,但可以请求赔偿损失。
3、当事人约定一方不完全履行、不适当履行需支付违约金,但未明确约定违约方仍须继续履行合同义务时,守约方要求违约方支付违约金并要求继续履行,符合履行条件的应予支持;守约方要求违约方支付违约金后又要求继续履行的不予支持。
4、当事人既约定违约金又约定定金时,守约方可以选择适用违约金或定金条款,但不能要求违约方既支付违约金又支付定金。
5、当事人仅约定违约金而未约定赔偿损失时,应按照约定执行。如果违约金不足以补偿损失,守约方可以请求增加违约金,但增加的部分不得超过实际损失金额。
当事人在合同中同时约定违约金和赔偿损失的,守约方可以选择适用违约金或者赔偿损失。如果约定的违约金低于实际损失的,对于不足部分可以请求赔偿损失;如果约定的违约金高于实际损失的,对于守约方要求赔偿损失的请求,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违约方除应赔偿全部损失外,还应以违约金对其惩罚,守约方在获得全部损失赔偿后,又向违约方主张违约金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的违约金高于造成的损失的,如果可以计算出实际损失的,约定的违约金超过实际损失一倍以上的,可以请求人民法院予以适当减少。如果不能计算出实际损失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准予适当减少违约金:
当事人以约定的违约金低于或者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要求增加或减少的,应当书面提出请求,未经当事人申请,人民法院不得直接调整当事人约定的违约金数额。
在合同合法成立的情况下,当事人约定的违约金虽然低于或者高于实际损失的,但当事人未要求增加或者减少违约金数额,而以合同约定无效作为诉讼请求或者进行抗辩的,人民法院应当向当事人释明,由其决定是否提出增加或者减少违约金的请求。
本指导意见与法律、行政法规、司法解释的规定不一致的,以法律、行政法规、司法解释的规定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