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8 更新时间:2023-10-31
不可抗力一般指自然灾害和法律法规政策等调整。然而,不可抗力是可以通过约定来确定的,有时双方会将罢工等事件也纳入不可抗力范围。
构成不可抗力必须具备以下要件。不可抗力所指的事件必须是在合同订立时当事人无法预见且无法避免并克服的客观情况。当然,并非所有当事人完全无法想象的事件都属于不可预见的偶然事件。有些偶然事件虽然当事人可以预见,但由于其发生概率极小,被当事人忽略不计,排除在正常情况之外。然而,若这类事件真的发生了,仍然属于不可预见的事件。
在正常情况下,判断某事件是否可预见有两个不同的标准:
一是客观标准,即在某种具体情况下,一般理智正常的人能够预见到的,合同当事人应当预见到。若对该事件的预见需要一定的专门知识,只要具有这种专业知识的一般正常水平的人能够预见到的事件,合同当事人应当预见。
二是主观标准,即在某种具体情况下,根据行为人的主观条件,如年龄、发育状况、知识水平、职业状况、受教育程度以及综合能力等因素来判断合同当事人是否应该预见。
不可抗力事件的发生必须是因为债务人无法控制的客观原因导致的,债务人对事件的发生既无故意也无过失,主观上也不能阻止其发生。对于非因可归责于自己的原因而产生的事件,债务人如果能够通过主观努力克服它,就必须努力去做,否则不能免除其债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