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成立与合同生效的先后顺序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效力 > 合同生效法律知识

合同成立与合同生效的先后顺序

点击数:7 更新时间:2020-05-25

 
56199
合同在我们的工作中十分常见,或许大家天天都要签订合同,但是对于有关合同的相关法律常识您了解吗?比如在合同中成立和生效是哪一个在前哪一个在后呢?这个问题往往会难到大家,下面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合同成立与合同生效的先后顺序

在大多数情况下,合同成立时即具备了生效的要件,因而其成立和生效时间是一致的。《合同法》第四十四条第一款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但是合同成立并不等于合同生效。合法合同从合同成立时起具有法律效力,而违法合同虽然成立但不会发生法律效力。由此可见,合同成立并不是当然生效的,合同是否生效,主要取决于其是否符合国家的意志和社会公共利益。

所谓合同的成立,是指订约当事人经由要约、承诺,就合同的主要条款达成合意,即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而建立了合同关系,表明了合同订立过程的完结。我国《民法通则》第85条规定:“合同是当事人之间设定、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由此可见,合同本质上是一种合意,合同的成立意味着各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一致,即合同是由双方或多方之间发生的法律行为,单方法律行为不能构成合同。这就意味着,成立一份合同,其主体必须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其意思表示必须一致合意。合同订立的过程就是当事人双方使其意思表示趋于一致的过程,这一过程在《合同法》中规定为要约、承诺,因此,合同的成立必须有双方或多方当事人对合同标的、数量、质量、价款或报酬、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等内容协商一致,即达到合意。

所谓合同的生效,是指已经成立的合同在当事人之间产生了一定的法律约束力,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法律效力。但这种法律效力并不是指合同能够像法律那样产生拘束力,因为合同本身并不是法律,而只是当事人之间的合意,它只是强调缔约双方当事人的拘束性,而这种拘束性并非来源于当事人的意志,而是来源于法律的赋予,也就是说,因为当事人的意志符合国家的意志和社会利益,因此国家赋予当事人的意志以拘束力,要求合同当事人严格履行合同。如果当事人不履行合同,则依靠国家强制力强制当事人履行合同并承担违约责任。我国《合同法》第8条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这里强调的是合同对当事人的拘束力。

延伸阅读
  1. 发错货的网购合同是否成立
  2. 承诺的可撤回性
  3. 承诺的撤回条件
  4. 合同生效时间的判断方法
  5. 定金不进监管是违规吗

合同效力热门知识

  1. 房产交易中阴阳价格的履行问题
  2. xx店合伙合同书
  3. 判决生效后是否可以主张不安抗辩权
  4. 公司管理制度合同的审查和履行
  5. 租地没有收取押金合同是否成立
  6. 网上贷款没到账合同生效吗
  7. 协议没盖章公章有效吗
合同效力知识导航

合同纠纷解决方案

  1. 如何签订委托合同
  2. 乘人之危的合同效力待定
  3. 重大误解的合同可撤销可变更
  4. 一方迟延履行,另一方享有合同解除权
  5. 情势变更对合同的影响
  6. 合同预期违约的解除权
  7. 如何订立合同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