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地流转纠纷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征地拆迁 > 土地流转 > 流转其它知识法律知识

农村土地流转纠纷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点击数:30 更新时间:2024-01-17

 
5614

土地流转的含义及发展历程

一、土地流转的定义

农村土地流转是指在不改变土地承包权的前提下,土地使用权在不同市场主体之间的转移交易。互换、转让、委托、租赁、入股、拍卖等是农村土地流转的主要形式。

二、土地流转的发展历程

自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变化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1. 土地改革时期(1949-1955年)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国家要有步骤地将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1950-1953年依照“耕者有其田”原则实行了全国范围的土地改革,3亿多农民无偿分得7亿亩土地,土地产权制度随之变成为农民所有和农民使用。

2. 人民公社时期(1956-1977年)

经1953-1956年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的农业合作化运动,农民个体经济制度快速转变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土地制度,随之又变成集体所有、集体经营。这一阶段的土地制度是与国民经济的赶超战略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紧密相关的。

3.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期(1978-2002年)

为了解决人民公社制存在的监督困难和效率低下的问题,我国在1978年开始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制度的实施使农业生产力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4. 农村土地流转时期(2003年至今)

自2003年以来,我国开始推行农村土地流转政策,鼓励农民将土地流转给专业农业经营者,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农民收入。

土地纠纷的原因分析

一、土地使用权流转中的纠纷

土地使用权流转的核心是三权分离、自主自愿、市场契约和政府监管。但在实际操作中,一些地方存在违规操作和违法行为,违背了土地流转应遵循的原则,导致了纠纷的产生。

二、农户与村委会间的纠纷

农户与村委会之间的纠纷主要包括流转内容不合法引发的纠纷、村委会随意调整土地产生的纠纷以及村委会对土地承包合同疏于管理引起的纠纷。

三、农地非农化过程中政府与农户间的纠纷

由于国家征用土地的强制性和对农民经济补偿的不足,农民对土地征用产生不满情绪,与政府产生矛盾。

四、农户与农户间的纠纷

农户间的纠纷主要是因为土地流转形式不规范、违反土地流转合同而引起的。

土地纠纷的解决对策分析

一、明晰产权,协调利益关系

明晰土地产权关系,确保土地流转的合法性和权益的保护。同时,农户之间应通过协调来行使土地的经营权,减少纠纷的发生。

二、完善对被征地农民的补偿安置制度,健全最低生活保障体系

完善农地非农化过程中对被征地农民的补偿安置制度,建立由国家、集体和个人共同承担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失地农民的生活和养老保障。

三、完善土地流转的相关法律,规范土地流转程序

国家应出台与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相关的法规,规范土地流转的程序,促进土地依法、有序流转,保障农民的权益。

四、加强对失地农民的就业培训,增强其再就业能力

通过加强对失地农民的就业培训,提高其再就业能力,帮助他们实现稳定的就业,减少纠纷的发生。

加强失地农民的素质技能培训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并根据失地农民的素质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就业培训。首先,根据失地农民的年龄、性别、技术专长等特征,开展就业技能培训,使农民能够从事非农业工作,为其他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其次,可以组织农民进行农业种植技术和养殖技术的培训,并提供技术指导和资金支持,以减少失业农民数量,缓解农村矛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生产力提高。

进行适当的就业安置

当地政府机关、相关企业以及当地事业部门等单位的后勤部门,可以与当地失地农民签订劳动合同,吸纳一定数量的农民工就业。这需要当地政府和相关企业的大力支持,尤其需要政府的引导。

鼓励失地农民进行自主创业

通过技术指导、税收优惠、政策扶持等手段,大力支持失地农民进行自主创业。同时,在思想上积极引导他们不断创新,并提供大幅度的财政资金支持。

稳定承包关系

稳定承包关系是指政府严格贯彻土地承包30年不变的政策。农民获得长期稳定的土地承包权是土地流转的基础,坚持土地承包30年不变的政策是农业土地流转的必要条件。只有在土地承包关系稳定的前提下,农地流转才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时,必须加大对该政策的落实情况的监控,以确保其得到有效执行。

完善农村土地纠纷解决机制

农村土地纠纷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对其合理解决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社会的稳定程度。因此,需要政府与农民等多方面的配合,健全农村土地纠纷解决机制,以促进农村社会的安稳与和谐。

维护人民利益的政策措施

政府应积极采取一系列以维护人民利益为核心的政策措施。特别是对土地的合理利用,尤其是耕地的合理利用,不仅关系到当前人民的生活,还关系到子孙后代的生活。我们应该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土地流转问题,为农业发展、农村和谐、农民富裕,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做出贡献。

延伸阅读
  1. 租的地卖了,青苗费该补偿给谁
  2. 农村土地确权和宅基地纠纷调解的法律原则和程序
  3. 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的发证时机
  4. 农村村干部喜欢拆迁空心房的原因
  5. 农村房屋拆迁纠纠纷怎么解决

土地流转热门知识

  1. 卖房子是否需要支付土地出让金
  2. 承包方委托中介流转承包土地的法律规定
  3. 土地承包的经营权转包合同必备内容
  4. 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的两个层面
  5. 土地流转解读:法律专业术语改写
  6. 我国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的方式及土地出让金收取标准
  7.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继承问题
土地流转知识导航

征地拆迁解决方案

  1. 宅基地可以继承吗
  2. 房屋抵押后,土地随房屋一起抵押
  3. 拆迁过程中致伤亡处理指南
  4. 房屋拆迁补偿方式
  5. 房屋承租人能否获得补偿安置
  6. 土地承包期的最长年限
  7. 房屋拆迁补偿标准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