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式合同生效前能不能解除合同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效力 > 合同生效法律知识

在正式合同生效前能不能解除合同

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3-10-13

 
56073
在现实社会中,我们了解到相信许多人都会在签订合同之后,因各种不确定的因素使得自己不得不解除合同。解除合同并非想解除就能够解除的,对此,手心律师网小编在下文为您具体介绍有关在正式合同生效之前,能否解除合同。

在正式合同生效前能不能解除合同

根据《民法典》的规定,自2021年1月1日起生效,《合同法》的有效期限为2020年12月31日止。在这种情况下,与《民法典》相冲突的条款将失效,相关的司法解释也将失效,并由新颁布的司法解释替代。

《民法典》生效前的规定

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已经成立但尚未生效的合同可以作为解除的对象。由于这类合同在未生效之前不会产生法律上的效力,因此不会产生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因此可以解除。然而,对于已经生效的合同,除非发生法律规定的法定事由,否则单方解除将承担法律责任,即违约责任。

已经成立但尚未生效的合同可以作为解除的对象的理由如下:

1、解除权以生效合同为对象

根据学说的意见,解除权应以生效合同为对象。尽管尚未遇到已经成立但尚未生效的合同是否可以解除的案件,但我国现行合同法并未明文规定被解除的合同必须是已经生效的合同,也没有禁止解除已经成立但尚未生效的合同。根据“法无明文禁止即可行”的原则,不应固守旧论,而应重新解释我国现行法上的解除对象,允许解除已经成立但尚未生效的合同,并且有法律依据支持这一观点。

2、合同神圣或合同严守的原则

根据合同神圣或合同严守的原则,一旦合同生效,就必须遵守,不得擅自变更或解除。然而,在主客观情况发生变化,继续遵守合同可能会导致不适当的后果的情况下,法律允许当事人解除合同。既然已经生效的合同可以解除,不再受合同严守原则的约束,那么尚未生效的合同,其约束力较弱甚至缺失,更应该允许解除,除非存在正当理由阻止该合同生效履行并且合理消除合同。

3、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对于尚未生效的合同,如果不允许解除,该合同要么会长时间停留在这种状态,要么会发展到生效履行的阶段。这两种情况都会严重损害无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要么使当事人的权利停滞在不利状态,难以获得救济,要么使当事人的利益陷入更大的损失,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当事人强行废除该合同,至少构成过失责任,并不合适。如果允许当事人解除合同,则不会出现这种不适当的结果。

4、合同权利义务终止的固有期限或途径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合同终止的原因包括合同全面履行、债务抵消、债务人依法将标的物提存、债权人免除债务、债权债务同归于一人、合同被宣告无效、被有权机关撤销、效力待定场合的不予追认以及合同解除等。宣告无效、被撤销、效力待定的情况适用于已经成立并生效的合同,而不适用于已经成立但尚未生效的合同。由于合同尚未生效,也不适用于全面履行、抵消、提存等制度。那么,已经成立但尚未生效的合同的解除原因是什么呢?解除应该是有限且有效的途径。然而,由于法律没有明文规定,我们可以从理论上进行探讨。

已经成立但尚未生效的合同作为解除的对象

作为解除的对象,已经成立但尚未生效的合同应遵循双方协商为主,单方行使解除权为例外的原则。这是为了维护合同交易安全,防止一方当事人滥用合同解除权以谋求自身利益,并为违背诚实信用原则寻找各种借口。法律并未禁止双方当事人协商解除已经成立但尚未生效的合同,但也未规定该类合同的法定解除事由。只要当事人的意思表示真实、自愿和合法,就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解除已经成立的合同并摆脱合同的约束。

当合同成立但尚未生效之前,坚持合同生效将导致一方当事人的利益受到重大损失。在双方协商解除未果的情况下,受损害的一方当事人行使合同解除权也并非必要。

二、相关法律法规

《合同法》规定了合同解除的三种情形:

1、协议解除

根据《合同法》第九十三条第一款的规定,当事人经过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

2、约定解除

根据《合同法》第九十三条第二款的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解除合同的条件。当解除条件达成时,解除权人可以解除合同。

3、法定解除

根据《合同法》第九十四条的规定,当出现五种情形时,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这五种情形包括:

第一、不可抗力,且导致无法实现合同目的。这种法定解除权适用于合同双方。

第二、预期违约(明示违约)。当事人明确表示或以自己的行为明示不履行合同的"主要债务"。如果通过默示行为表示拒绝履行,则对方应行使不安抗辩权,而不能直接解除合同。

第三、根本违约。这是指当事人的违法行为已经导致合同目的无法实现,另一方可以直接解除合同。

第四、迟延履行。由于这种违约形式而产生的法定解除权可以分为两种情况:①迟延履行已经导致无法实现合同目的,构成根本违约,守约方可以直接解除合同。②迟延履行的是主要债务,但没有构成根本违约的,守约方应提前催告对方在合理期限内履行。只有在催告后,对方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解除权才发生。

一般认为,只有依法成立并生效的合同才存在解除问题,无效合同和可撤销的合同不存在解除问题。但是,已经成立但尚未生效的合同是否可以作为解除的对象呢?如果已经成立但尚未生效的合同一方当事人实施了严重的违法行为或损害了对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导致对方当事人如果继续固守该合同并期待合同生效将遭受重大损失,那么对方当事人主张解除该合同是否应该得到支持呢?这是司法实践经常遇到的问题,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延伸阅读
  1. 违法建筑买卖合同是否受理问题的探讨
  2. 债权人的清偿要求
  3. 办理房屋登记手续后出租房屋的法律处理方式
  4. 如果出租人不同意转租如何办
  5. 保险交完能解除合同吗

合同效力热门知识

  1. 合同无效如何返还财产
  2. 股权转让纠纷中阴阳合同的认定
  3. 房地产买卖合同的生效时间
  4. 如何证明私自修改合同
  5. 应采用书面合同而未采用有什么法律后果
  6. 合同方不承认签约人已授权的处理方式
  7. 撤销权的效力除斥期间
合同效力知识导航

合同纠纷解决方案

  1. 如何签订委托合同
  2. 乘人之危的合同效力待定
  3. 重大误解的合同可撤销可变更
  4. 一方迟延履行,另一方享有合同解除权
  5. 情势变更对合同的影响
  6. 合同预期违约的解除权
  7. 如何订立合同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