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防止合同诈骗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欺诈 > 合同诈骗罪法律知识

怎样防止合同诈骗

点击数:19 更新时间:2024-12-16

 
55595
怎样防止合同诈骗

合同欺诈现象逐年增多,合同履约率下降

根据国家工商局的统计数据显示,合同欺诈案件呈现逐年增多的趋势。目前的合同履约率已经从20世纪90年代的70%下降到了50%。在未能履行的合同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通过利用合同进行诈骗的。随着新的社会形势的出现,合同诈骗案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由于这类案件的增加,经济领域出现了严重的合同信誉危机,这种现象污染了社会风气。

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勾当

为了方便实施诈骗目的,行骗者会特意持伪造的或他人的身份证件,到工商管理部门登记注册成立公司。然后,他们以公司名义招聘员工、培训员工,并由员工进行诈骗。整个诈骗过程中,真正的幕后策划人始终不露面。因此,在合同诈骗案件中,最终被追究刑事责任的通常是公司的业务员或一般员工,而隐藏在合法公司后面的策划人则因为很少直接与受骗者接触,从而逃避了法律制裁。以合法公司名义行骗,可以减少行骗的风险,增加行骗手段的隐蔽性。更有甚者,有些公司甚至欺骗自己招聘的员工,情节十分恶劣。例如,某市某某投资咨询有限公司以合法名义进行合同诈骗,为了“增加收入”,还在该市内成立多家分公司进行诈骗活动。由于欺骗性很大,连该公司的部分业务员都上当受骗。

重操旧业者多次行骗

行骗者大多是具有多次行骗劣迹的老手,一旦他们的罪行被识破,就会立即逃之夭夭。当他们认为风头不紧时,就会重操旧业。由于他们对行骗手段非常熟悉,所以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成立诈骗组织,实施诈骗行为。为了逃避法律惩罚,他们会吸取教训,得手后立即销声匿迹,给有关部门查办造成困难。例如,郑某某合同诈骗案中,郑某某及同案人王某某案发前在某某生态农庄工作。该农庄被查处后,郑某某和王某某又到某市某贸易有限公司继续进行诈骗活动。正是由于他们熟悉“业务”,使得该公司在短短1个月内共骗取被害人人民币20多万元。

运用见证手法骗取信任

公证和律师见证是目前比较流行的法律见证形式。行骗者往往会利用这两种形式来抓住人们的心理,从而体现其合作项目和合同的真实性。受骗者往往认为,合作项目和合同都受法律保护,若对方违约,可以通过法律程序保障自己的权益。这种心理使得受骗者完全相信行骗者,从而多次被骗走财物,有时甚至连续被骗还毫无察觉。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方法通常在受骗者犹豫不决时使用,行骗者只要使用这种办法,受骗者往往会全然相信,从而上当受骗。例如,吴某、李某某合同诈骗案中,两被告人将与被害人签订的合同予以公证或律师见证,使被害人对合同内容的真实性深信不疑,从而骗取了人民币50多万元的巨款。

延伸阅读
  1. 投资协议纠纷是否涉嫌诈骗
  2. 合同诈骗罪的既遂与未遂的认定标准
  3. 骗奶奶租房子犯法吗
  4. 8岁以下的孩子给主播打赏,平台要全额退款吗
  5. 被租房中介骗了650,该怎么办

合同欺诈热门知识

  1. 本罪与合同纠纷的界限
  2. 合同诈骗罪的起诉程序及相关法律规定
  3. 构成欺诈行为的要件
  4. 合同诈骗罪的处理方式
  5. 案情
  6. 汽车销售合同中的常见陷阱
  7. 合同欺诈问题的研究背景
合同欺诈知识导航

合同纠纷解决方案

  1. 如何签订委托合同
  2. 乘人之危的合同效力待定
  3. 重大误解的合同可撤销可变更
  4. 一方迟延履行,另一方享有合同解除权
  5. 情势变更对合同的影响
  6. 合同预期违约的解除权
  7. 如何订立合同

热门合同下载

  1. 二手房买卖合同范本
  2. 天津市商品房买卖合同范本(官方范本)
  3. 二手房买卖合同范本(完整版)
  4. 商品房买卖合同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