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时期有哪些不同的土地改革政策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征地拆迁 > 土地流转 > 土地转让法律知识

不同时期有哪些不同的土地改革政策

点击数:3 更新时间:2019-08-09

 
5505
纵观中国近代史,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土地改革,前后总共有十余次。那么,不同时期的土地改革政策有哪些呢?为了叙述的方便,我们以新中国成立为节点,分为解放前、后两个主要时间段来梳理历次土地改革情况。

一、解放前的土地改革

解放前的土地改革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包括土地革命时期、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每个时期的土地政策侧重点各不相同,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比如土地革命时期,正处于国共对峙时期,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力量成为政策出发点。

1.土地革命时期土改

在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满足农民土地要求,这被称之为土地革命。土地革命也是党在近代展开的第一次土地改革。

土地革命时期的政策路线是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土地革命的作用让广大贫雇农在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土地,生活上得到保证,同时翻身农民参加革命的积极性大幅提高,壮大了革命队伍。

2.抗战时期土改

抗战时期,党确立了“双减双交”政策为抗战时期的基本土地政策。

“双减双交”政策是指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这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土地革命时期土改政策有着明显的区别。这是因为在日本全面侵华的特定历史条件下,以抗日救国纲领的形式提出来的,具有统一战线的性质,有利于团结农民、地主等力量一致抗日。

3.解放战争时期土改

解放战争时期,我党又调整了土地政策,实施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路线。

解放战争时期土地改革的主要做法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此举在当时取得了积极的效果,农民分得土地,积极参军、支援前线,成为解放战争胜利的可靠保证。

二、解放后的土地改革

解放后出现了三次重要的土地改革,比如现在还在实施的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每一次变革,对中国的经济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1.建国之初的土地改革

在解放初期的1950年至1952年间,新中国发生第一次土地改革。其政策出发点为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此次改革在整个土地改革史上,留下了隆重的一笔,因为这次改革彻底废除了数千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2.农业合作化时期土地改革

农业合作化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新中国刚刚获得解放之后的1949年10月至1953年间,就已出现以办互助组为主,同时试办初级形式的农业合作社。第二个阶段在1954年至1596年间,党中央快速发展合作社,并批准了关于到1956年合作社发展到100万个的计划。1957年后,农业合作化发展进入高潮期,直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普遍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才终结。

农业合作化时期的土地改革,由互助组逐步发展到初级社,然后合并成为高级社。通过这样的变化,农民土地所有制形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私有制转变为土地公有制。

3.改革开放时期土地改革

1979年之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出现,宣告改革开放时期土地改革正式开始。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农民对土地只有使用权,不具有所有权。但农民在土地上生产的东西,在保证上交国家和集体之后,剩下的都归自己。该政策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延伸阅读
  1. 水库搬迁人头补偿标准2024
  2. 养殖场搬迁的赔偿标准
  3. 征地拆迁一房多户如何核定
  4. 收废品拆迁怎么补偿
  5. 划拨地城镇拆迁怎么补偿

土地流转热门知识

  1.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内容
  2. 案情
  3. 李某与聂某互换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法律分析
  4. 合作协议
  5. 双方写的换地合同是否有效?
  6. 农村耕地互换的合法性
  7. 农村集体土地转包转让合同中的违法问题及解决方法
土地流转知识导航

征地拆迁解决方案

  1. 宅基地可以继承吗
  2. 房屋抵押后,土地随房屋一起抵押
  3. 拆迁过程中致伤亡处理指南
  4. 房屋拆迁补偿方式
  5. 房屋承租人能否获得补偿安置
  6. 土地承包期的最长年限
  7. 房屋拆迁补偿标准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