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式合同有哪些法律特征
点击数:24 更新时间:2024-02-09
格式合同,又称标准合同、定型化合同,是指当事人一方预先拟定合同条款,对方只能表示全部同意或者不同意的合同。因此,对于格式合同的非拟定条款的一方当事人而言,要订立格式合同,就必须全部接受合同条件;否则就不订立合同。现实生活中的车票、船票、飞机票、保险单、提单、仓单、等都是格式合同。格式合同的产生及其普遍运用是基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的。一般而言,某一行业垄断的存在、交易内容的重复性、交易双方所要求的简便、省时导致了格式合同的存在并大量运用于商事生活领域。
格式合同的法律特征
要约向公众发出并规定全部条款
格式合同的要约是向公众发出的,并且明确规定了在特定时期内订立该合同的全部条款。
单方事先制定的条款
格式合同的条款是由一方单方面事先制定的,对方当事人无法就合同条款进行协商。
书面形式
格式合同一般采取书面形式。
经济优势或垄断地位
格式合同的制定方通常具有绝对的经济优势或垄断地位,而另一方则是不特定的、分散的消费者,特别是在提供商品和服务的格式合同中更为明显。
格式合同的优点和弊端
格式合同具有节约交易时间、事先分配风险和降低经营成本等优点。然而,由于格式合同限制了合同自由原则,制定方可以利用其经济地位优势,制定有利于自己而不利于消费者的合同条款。例如,制定方可能规定免责条款或限制责任的条款。
尽管如此,格式合同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其存在是合理的。因此,法律不能因为格式合同的弊端而取消其存在。相反,应不断完善格式合同法律规定,明确哪些条款对非制定方不利是无效的,规定制定方的提示义务和说明义务,以规范格式合同的使用,并保护非制定方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