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7 更新时间:2023-12-23
根据要约中规定的承诺期限,承诺必须在要约规定的期限内到达要约人。超过承诺期限,要约失效,只有在此期限内作出的承诺才是有效的。
如果要约没有规定承诺期限且是口头要约,根据一般法律规定,必须立即承诺才有效。口头发出的要约包括双方面谈提出的要约和电话交谈中提出的要约。对于这种口头要约,如果当时不立即表示接受,则在谈话结束后,该口头要约即不再有效。
根据德国民法典第147条和我国台湾地区的“民法典”第156条的规定,对于向在场人发出的要约,应立即作出承诺。对于使用电话向另一方发出的要约,也是同样的规定。
如果要约没有规定承诺期限且是以非对话方式作出的,国外法律有类似的规定。根据德国民法典第147条的规定,对于向非在场人发出的要约,承诺必须在通常情况下可预期到达的时间内作出。
意大利民法典第1326条规定,承诺应当在要约人确定的期间内或者根据事务的性质或根据惯例在通常所需的必要期间内到达要约人处。
根据我国台湾地区的“民法典”第157条规定,非对话方式的要约,承诺应在通常情形可期待承诺到达时期内作出,否则要约失去拘束力。
根据《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和《国际商事合同通则》的规定,如果要约中未规定时间,应在一段合理的时间内送达要约人,但需要适当地考虑交易的情况和通讯方法的迅速程度。
虽然以上规定存在一定差异,但都考虑了承诺所需要的合理期间。合同法本条没有具体规定情况,只规定了“合理期限”。根据国家法律和国际公约的规定,可以将上述规定作为解释本条的参考。
根据史*宽的解释,合理期间可以分为三段:要约到达受要约人的期间、为承诺所必要的期间和承诺的通知达到要约人所必要的期间。第一段和第三段的期间根据通讯方式确定,如果途中有非常事变导致延迟,要约人如果知道该情况,应斟酌以确定达到必要期间。承诺达到必要期间根据通知的方法而有所不同。对于特别限定承诺通知方法的要约人,必须按照其方法进行承诺,否则可以按照通常交易上所用的方法进行。
第二段的期间是自要约达到时起到发送承诺通知的期间,是受要约人审查考虑是否承诺所必要的时间。这个时间可以根据通常人的标准确定,但根据要约的内容不同可能有所差异。如果内容复杂,审查考虑的时间就会更长,如果还需要法定代表人或董事会的批准,时间可能会更长。这三段期间被称为“依通常情形可期待承诺到达时期”,也就是“合理期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