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约合同成立的时间是怎样的
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4-05-24
要约合同成立的时间确定方法
一、承诺到达迟延的情况
根据《合同法》第29条规定,如果受要约人在承诺期限内发出了承诺,但由于其他原因导致承诺到达要约人时超过承诺期限,除非要约人及时通知受要约人不接受该承诺,否则该承诺仍然有效。在这种情况下,承诺的生效时间应根据承诺通知实际到达要约人的时间来确定。要确定承诺是否在要约规定的期限内发出,需要根据要约的方式来确定承诺发出的时间。如果要约是以信件或者电报形式发出的,承诺期限从信件载明的日期或者电报交发之日开始计算。如果信件未载明日期,承诺期限从邮戳日期开始计算。如果要约是通过电话、传真等快速通讯方式发出的,承诺期限从要约到达受要约人时开始计算。
二、电文合同的到达时间
对于采用数据电文形式订立的合同,如果要约人指定了特定系统接受数据电文,那么受要约人的承诺的数据电文进入该特定系统的时间将视为到达时间。如果没有指定特定系统,那么数据电文进入要约人任何系统的首次时间将视为到达时间。
三、对话承诺的生效时间
如果是通过直接对话方式作出承诺,承诺的生效时间应以收到承诺通知的时间为准。如果承诺不需要通知,受要约人可以根据交易习惯或要约的要求以行为方式作出承诺。一旦实施承诺的行为,应视为承诺的生效时间。如果合同必须以书面形式订立,那么承诺的生效时间应为双方在合同书上签字或盖章的时间。如果合同必须经批准或登记才能成立,那么批准或登记的时间将成为承诺生效的时间。
四、签订确认书的情况
通常情况下,合同在承诺到达要约人时即成立。然而,有时当事人在磋商中会要求一方或双方签订最终的确认书才能正式成立合同。根据《合同法》第33条规定,当事人可以在合同成立之前要求签订确认书,并且签订确认书时合同即成立。确认书实际上是与承诺相关联的,双方达成协议后,一方要求以其最后的确认书为准,这样他所发出的确认书实际上是对要约所作出的最终承诺。因此,确认书是承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判断是否作出承诺的要素。如果一方在通过信件、数据电文等方式订约时,提出要以最后的确认书为准,那么在其未发出确认书之前,双方达成的协议只是一个初步协议,没有真正的约束力。因此,在正式承诺之前的任何阶段,订约当事人都可以要求签订确认书,而不受初步协议的限制。如果在达成初步协议后,一方违反了已达成的初步协议,不签订确认书,那么该方是有过错的,并且因其过错导致订约的另一方受到了信赖利益的损害,有过错的一方应承担违约责任。如果承诺人在已作出承诺后又提出签订确认书的问题,实际上是要推翻或否认已经成立的合同,这构成违约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