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4 更新时间:2024-01-25
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以个人名义举债,一般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除非存在特殊情况。夫妻关系存续期间,一方对另一方的债务有责任承担,双方内部约定不能对抗善意第三人。简单来说,只要是在夫妻尚未离婚时丈夫所借的债务,妻子都要承担连带责任,即使双方有约定财产分开债务自理并做了相关公证,如果不能证明债权人知晓该约定,妻子仍需偿还。
首先,需要弄清欠款的用途:
如果债务用于夫妻或家庭的共同生活,即视为夫妻共同债务,妻子有偿还的义务。
如果能够证明该债务确为丈夫一人债务,妻子可以拒绝债主的要求。
国家法律不保护用于赌博的债权债务,无需理会。
如果属于第一种情况,无论离婚财产如何分割,婚前财产是否公证,都需要用于偿还债务。如果尚未离婚,妻子的工资将用于抵债,因为妻子的收入也属于夫妻共同财产,但应保留一定的生活费用。至于房产,无论是婚前个人财产还是婚后共同财产,一旦债务被认定为共同债务,法院可能会强制执行婚前个人财产,尽管通常情况下不会强制拍卖唯一的房产,具体执行方式取决于具体情况。
如果属于第二种情况,需要提供相关证据证明丈夫所借的债务未用于夫妻或家庭的共同生活。
如果属于第三种情况,无需理会,法律不支持。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财产分割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第17条规定:
夫妻双方约定由个人负担的债务,除逃避债务目的外,不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应由一方以个人财产清偿。
一方未经对方同意,擅自资助与其没有抚养义务的亲朋所负的债务,不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
一方未经对方同意,独自筹资从事经营活动,其收入未用于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不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
其他应由个人承担的债务,不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一方名义所欠的债务,原则上应当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由夫妻共同偿还。然而,如果夫妻一方能够证明该债务确为个人债务,未欠债的婚姻关系当事人可以对抗债权人的要求。个人债务的情形主要有两种:一是债权人与债务人明确约定该债务为个人债务;二是符合婚姻法第十九条第三项规定的情况。根据婚姻法第十九条第三项规定,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约定归各自所有,夫或妻一方对外所负的债务,第三人知晓该约定的,以夫或妻一方所有的财产清偿。因此,在强制执行过程中,妻子需要证明债务属于丈夫的个人债务,以保护自己的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