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5-08
侵权行为或犯罪行为对受害人的人身或财产造成损害,必然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民事侵权行为的法律后果是民事责任,在民事责任中重要的一项承担方式是赔偿损失;犯罪行为的法律后果是受到刑事处罚,包括罚金的处罚方式,同时也赋予受害人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赔偿的权利。
夫妻一方因民事侵权或刑事犯罪而产生的债务或罚金,是夫妻一方的过错或犯罪行为所导致,与夫妻的另一方没有法律联系。因此,该债务或罚金以及因民事侵权行为或犯罪行为而产生的诉讼费用、律师费用等相关费用只能是一方的个人债务。然而,在某些情况下,该债务或罚金可能是在夫妻一方履行职务行为、从事家事代理行为或为夫妻共同生活所需时产生的。在这种情况下,受害人可以以连带责任的方式要求夫妻共同承担,但对夫妻内部而言,仍应视为夫妻一方的个人债务。
夫妻共同债务是基于夫妻关系的确立为前提的,如果没有夫妻关系,便谈不上什么夫妻共同债务。婚姻关系建立前,夫妻双方是彼此独立的没有法律联系的民事主体,任一方所举之债当然是其个人债务。婚前个人债务,即使因行使撤销行为或对无权代理行为的承认或因所附停止条件的成就等原因而使该债务在婚后才发生,也仍为婚前的个人债务。
然而,根据我国新婚姻法夫妻财产约定制的规定,夫妻一方或双方各自的婚前债务,婚后可以约定为夫妻共同债务。一旦有明确的约定,一方或双方婚前的个人债务则转化为夫妻共同债务。
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因共同生活所负的共同债务也可以约定为个人债务。然而,这种约定不得以逃避债务为目的,否则该约定是无效的。同时,夫妻将共同债务约定为个人债务的效力只对夫妻双方内部而言,该约定不能对抗第三人,除非有证据证明第三人明知或同意该约定。如果有证据证明第三人明知或同意该约定,夫妻仍应就该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无论是否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内,夫妻任一方对自己的个人财产有完全的独立支配权。因夫妻一方以个人财产从事经营所负的债务理应为一方的个人债务,除非夫妻明确约定为共同债务。如果没有明确约定,即使经营期间的所得用于夫妻共同生活,也不影响该债务为一方个人债务的性质。一方自愿将经营所得用于夫妻共同生活,是一方对自己财产的处分,法律没有必要加以限制或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