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30 更新时间:2024-02-28
根据法律规定,孩子可以随父姓或者随母姓。无论孩子跟母亲姓还是跟父亲姓,在法律上都是平等对待的。
孩子的姓氏应由父母协商确定。如果父或母未经配偶同意擅自改变孩子的姓氏,将引起纠纷。法院将责令恢复原姓氏。
孩子的姓氏不受父母离婚或父母一方死亡的影响。如果夫妻离婚,父或母在未经另一方商量的情况下改变孩子的姓氏,同样会被法院责令恢复原姓氏。如果父母一方死亡,另一方改变孩子的姓氏,如果与已故一方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提出反对意见,通常是直系亲属,经法院审查合情合理的,活着的一方也不得改变孩子的姓氏。此外,如果父母离婚或一方死亡后家庭重组,出现继父或继母,子女姓氏改为继母或继父姓氏而引起纠纷的,一般应责令恢复原姓氏。
根据《民法通则》第99条第1款规定,成年后的公民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依法改变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假冒。未成年的孩子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他们不能决定自己的姓氏。但是,一旦成年,他们就享有了决定自己姓氏的权利。
在离婚案件中,大约70%的案件涉及到父母争夺孩子的抚养权。以下是在诉讼过程中应注意的几点:
在离婚案件中,双方往往都是白领及以上人士。尽管夫妻双方的基本条件,如工资、文化学历等差距不大,但在争取孩子抚养权方面,一方的思想品质尤为重要,因为直接抚养方的思想品质会直接影响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因此,取得这方面的证据是非常重要的。
现代生活节奏快,孩子往往由一方的父母带。因此,孩子以往的生活环境以及长期带孩子的父母的意见及身体情况,也是影响孩子抚养权的一个重要方面。
离婚案件中处理孩子抚养问题的原则是不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如果双方离婚后,一方距离学校较近或生活小区成熟,对孩子入学和生活更有利,那么这方面的证据将增加获得孩子抚养权的可能性。
法院在处理抚养问题时,会认真听取十周岁以上孩子的意见,并将其记录在案。在离婚前或离婚过程中,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使孩子愿意随自己生活是非常重要的。十周岁以上的孩子一般比我们这一代人更为成熟,对于离婚的含义及后果都基本了解。尽管这可能对他们造成伤害,但这种伤害是无法避免的。为了使孩子得到最有利的抚养方,这种补救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