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 更新时间:2025-09-27
1.当事人(医护人员)应详细记录医疗纠纷的事实经过,并与患者或家属进行沟通、解释和解答。
2.发生纠纷的科室主任应组织科内医护人员对纠纷进行讨论总结,吸取教训,纠正不足,并制定相关制度以杜绝类似纠纷。科主任应书写纠纷的讨论意见,上报医务部,并向患者或家属做出解释,妥善解决医疗纠纷。若纠纷属于负有医疗责任的情况,科室应上报医务部备案。
3.若经过科主任和责任人的解释和调解仍无效的医疗纠纷,应及早上报医务部,并提供相关书面材料。
1.科室上报医务部后,医务部应进行调查、了解和沟通,并组织科主任、当事人及患者或家属进行调解。若无法调解,医务部应请医院医疗安全委员会批准召开院内医疗纠纷技术讨论会。
2.医院医疗安全委员会负责组织和实施相关医疗纠纷的技术讨论工作。
3.技术讨论会主持人应宣布医疗技术讨论的程序和会议纪律。
4.科主任和当事人必须准时出席院内医疗技术讨论会。当事人应认真负责地陈述诊疗经过,科主任应公正、科学地陈述科内讨论意见。
5.会议进行专家讨论。
6.书面材料经医疗安全委员会和参与讨论的专家反复讨论和认证后,讨论结论将在会后的30天内交给患方和科主任。
7.患方和科室责任人对医疗技术讨论结论有异议时,可以行使自己的权利,申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或向人民法院起诉。
1.发生医疗纠纷的科主任和当事人必须在一周内提交医疗事故鉴定材料,并准时将材料交给医务部。医务部将材料提交给医学会,并配合医学会组织鉴定工作。
2.根据鉴定结论与患者协商解决。
3.若协商解决不成功,患者及家属可向法院提起诉讼。
1.医务部准备相关向法庭提交的材料,并聘请专职律师准备陈述和答辩。医务部的专职干事和发生纠纷的科室主任应出庭。
2.根据法院审判结果进行处理。
3.若医院承担相应责任,院内应根据相关制度对责任人进行相应处理。
4.医院应制定相关整改措施,以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