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污受贿死刑缓刑是否可减刑
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9-12
依据我国刑法的规定,符合条件的犯罪分子,在服刑期间是可以减刑的,减刑的情形是比较多的,例如有立功表现、有真诚悔罪表现等,那么贪污受贿死刑缓刑后可不可以减刑的?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我国法律规定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贪污受贿犯罪情节特别严重、社会影响特别恶劣的,被判处死缓后,依法可以减为无期徒刑,但终身监禁,不得减刑、假释。
《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根据《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四条规定,贪污、受贿数额特别巨大,犯罪情节特别严重、社会影响特别恶劣、给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特别重大损失的,可以判处死刑。符合上述规定的情况,但具备自首、立功、如实供述罪行、真诚悔罪、积极退赃,或者避免、减少损害结果的发生等情节的,不是必须立即执行死刑,可以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符合第一款规定情形的,根据犯罪情节等情况可以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同时裁判决定在死刑缓期执行二年期满后,依法减为无期徒刑,但终身监禁,不得减刑、假释。
贪污罪构成要件
1. 主体
犯贪污罪的人必须是国家工作人员,包括在国家机关从事公务的人员、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及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此外,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也属于贪污罪的主体。
2. 客体
贪污罪所涉及的财物必须是公共财物。刑法对公共财产的范围作了规定,包括国有财产、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用于扶贫和其他公益事业的社会捐助或者专项基金的财产。此外,在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集体企业和人民团体管理、使用或者运输中的私人财产,也属于公共财产。
3. 犯罪方式
贪污罪的主要特征是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通过侵吞、窃取、骗取或其他非法手段占有公共财物。具体方式包括利用职务范围内的权力和地位,将主管、管理、经手的公共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或者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通过秘密获取的方式,将主管、管理、经手的公共财物占为己有,即所谓的“监守自盗”;还有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使用欺骗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如伪造、涂改单据,虚报冒领等。这些都是贪污罪的具体犯罪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