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 更新时间:2025-07-07
近日,一项关于年度账单的事件引发了用户对个人隐私的质疑。在账单页面的小字中,用户发现了一行不明显的文字:“我同意《xx服务协议》”,并且系统已经默认勾选了同意选项。这引起了用户对侵犯隐私的担忧,并且舆论迅速发酵。
用户发现,即使取消同意,依然可以查看年度账单,而且该账单与《xx服务协议》没有直接关联。然而,如果用户不注意取消同意选项,支付平台将会收集用户的个人信息,包括第三方保存的信息。这种默认同意的做法涉嫌侵犯了消费者的选择权。
据悉,网信办已经约谈了涉事企业负责人,指出他们收集和使用个人信息的方式不符合《个人信息安全规范》,违背了《个人信息保护倡议》。网信办要求加强对支付平台的全面排查,并进行专项整顿。支付平台和**信用表示将全面整改。
为了保护个人信息的安全,大家平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缴纳水电费等单据中包含了个人的姓名、地址等信息,我们应该妥善处理这些单据。在丢弃之前,最好涂抹掉个人信息,以免被他人利用。
在参加职业考试等场合,我们通常需要提供身份证复印件。需要注意的是,多余的复印件要妥善保管,以免被他人冒用进行各种业务办理,如开户等。
街头或网络上的调查问卷通常需要填写真实姓名、住址、职业等信息。然而,这些问卷往往会窃取用户的个人信息。因此,在参与问卷调查时,我们应尽量模糊个人真实信息。
很多人习惯在朋友圈晒照,不自觉中暴露了个人行程、登机牌、火车票等信息。我们应该在晒照时对图片中的隐含信息进行遮挡或打码,以保护个人隐私。
由于智能手机的普及,很多人在手机中保存了大量的个人信息。一旦泄露,可能会带来很多麻烦。因此,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来防止个人信息的泄露:
很多人在外出时习惯连接公共WiFi,但是忽视了虚假WiFi窃取个人信息的风险。如果需要连接WiFi,一定要使用安全软件来识别身边的风险WiFi。
有时我们会从手机论坛下载应用程序,不小心就可能被植入木马病毒,导致个人信息泄露。因此,在下载应用程序时,我们应选择正规渠道,或者使用杀毒软件来查杀可能窃取隐私的软件。
很多用户在注册各类网站账户时会使用手机号。然而,这样一来,“有心人”就可以通过手机号轻松查到我们的社交关系、网络账户等。为了防范风险,我们应避免使用手机号注册,并定期修改密码。同时,在手机频繁收到短信和电话骚扰时,可以借助安全软件进行拦截,以免后顾之忧。
在淘汰手机时,我们应使用专业的清理工具来删除手机中的资料,以防个人信息泄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