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7-03
根据法律规定,虐待家庭成员的行为必须具备情节恶劣的特征才能构成犯罪。所谓“情节恶劣”,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虐待行为的动机卑鄙,手段凶残;虐待对象为年老、年幼、病残的家庭成员;或者长期虐待家庭成员且毫无悔改之意。
根据《刑法》规定,如果虐待行为致使被害人重伤、死亡,则行为人将面临二年以上七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所谓“致使被害人重伤、死亡”,是指被害人由于长期遭受虐待,导致身体和精神受到严重损害,或者直接导致死亡,甚至因无法忍受而自杀。
对于未致使被害人重伤、死亡的虐待犯罪,法律规定只有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向人民法院提起控告,法院才会受理。如果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没有提出控告,则法院将不予受理。由于对这些犯罪行为的追究刑事责任或对行为人的处理往往涉及到被害人的利益,而且这些犯罪行为也存在妥善处理的条件,例如通过说服、调解,被害人与行为人之间可能会达成妥协和谅解。因此,法律允许被害人权衡利弊,自行决定是否提起刑事诉讼。
如果被害人因受到强制或威吓而无法亲自提出控告,人民检察院和被害人的近亲属也可以代为提起控告。其中,“受强制”指被暴力压制,例如被捆绑、拘禁等;“威吓”则指被恐吓、威胁,以至于不敢向司法机关提出控告。而“被害人的近亲属”则包括被害人的父母、子女、配偶以及同胞兄弟姊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