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7-04
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的相关规定,当民用航空器遇险时,机长享有特定权力,包括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并指挥机组人员和其他乘客采取抢救措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第四十七条,机长有权提出调整措施,以保证飞行安全,当发现机组人员不适宜执行飞行任务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第四十八条,当民用航空器遇险时,机长有权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并指挥机组人员和其他人员采取抢救措施。在必须撤离遇险民用航空器的紧急情况下,机长必须采取措施,首先组织旅客安全离开民用航空器。机组人员未经机长允许不得擅自离开,机长应当最后离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第四十九条,当民用航空器发生事故时,机长应当及时向国务院民用航空主管部门报告事故情况,可以直接报告或通过空中交通管制单位报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第五十条,当机长收到船舶或其他航空器的遇险信号,或发现遇险的船舶、航空器及其人员时,应当及时向就近的空中交通管制单位报告遇险情况,并提供可能的合理援助。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第5条的规定,民用航空器是指除用于执行军事、海关、警察飞行任务外的航空器。《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71条并没有对民用航空器的含义进行限定,因此,应当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作出相同解释。
然而,对于非民用航空器所致的损害,法律并未明确规定其责任。在比较法上,许多国家规定了非民用航空器的致害责任。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未对非民用航空器的致害责任问题进行规范。从法理上看,非民用航空器致害属于国家赔偿的范围。然而,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要求国家赔偿以违法行使职权为前提,这实际上排斥了非民用航空器致害责任的适用。
为了加强对受害人的保护,我认为应当承认非民用航空器的致害责任。具体而言,可以认定存在法律漏洞,并通过类推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71条的方式来提供救济。当然,非民用航空器致害责任也可能存在特殊的免责事由,例如,军事机关实施主权行为时致害(如对抗外敌入侵等),国家应当免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