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7-18
人民法院审查检察建议提出的方式,可以分为两种情况。首先是对检察机关依职权提出的检察建议,即检察机关在判决、裁定、调解书及审判监督程序以外的其他审判程序中,对审判人员的违法行为提出检察建议。其次是对检察机关依当事人的申请提出的检察建议。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检察院申请检察建议或抗诉的情况包括:1.人民法院驳回再审申请;2.人民法院逾期未对再审申请作出裁定;3.再审判决、裁定有明显错误。
检察建议作为一种监督方式,为了保证诉讼公正,应当赋予人民法院必要的异议权。尽管民事诉讼法未明确规定,但为了确保权力的正确行使,被建议方应当享有必要的异议权。即当被建议方认为检察建议存在较大问题时,应在一定期限内向发出检察建议的检察机关申请复议,如对复议结果不服,可以向上级检察机关申请复核。
检察监督调查核实是指检察机关在审查过程中发现民事审判与执行中的违法情形,特别是通过审查揭露导致不公正的诉讼违法原因。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民事检察机关可以采取调查手段进行调查,并揭露违法行为和违法行为人的责任。然而,在司法实践中,检察机关只能向当事人或案外人调查核实相关情况,不能向原审审判人员进行调查取证。因此,为了确保调查权的行使,应满足以下四个要件:1.检察机关只能对生效裁判确定的事实进行一定调查;2.调查仅限于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以及人民法院未行使调查权、违反法定程序等情形;3.检察机关只能对当事人和案外人进行调查核实,不得向原审判人员调查取证;4.检察机关行使调查权取得的证据应在法庭上出示,并回答当事人的质疑。只有经过质证的证据才能作为人民法院认定事实的依据。
根据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九条规定,在特定情形下,当事人可以向检察机关申请抗诉或检察建议。这表明检察监督需要在法院自身救济之后进行。实行这一模式有利于提升法院申请再审案件的审查质量,提高检察监督的质量和效果,并促进矛盾在基层得到解决。在当事人向法院申请再审及向检察院申诉后,不得再行使程序性权利,通过法院处理一次、检察院处理一次的方式,实现有限再审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