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入户抢劫的认定
点击数:1 更新时间:2025-09-12
抢劫罪的司法解释(一)
一、户的范围
根据《抢劫解释》第一条规定,入户抢劫的认定需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首先,户在这里指的是住所,其特征表现为供他人家庭生活和与外界相对隔离两个方面。前者是指住所具有供人居住的功能特征,后者是指住所具有与外界相对隔离的场所特征。通常情况下,集体宿舍、旅店宾馆、临时搭建工棚等不应被认定为户。然而,在特定情况下,如果这些场所确实具备了上述两个特征,也可以被认定为户。
二、入户目的的非法性
进入他人住所必须以实施抢劫等犯罪为目的。虽然抢劫行为发生在户内,但如果行为人进入他人住所并非以实施抢劫等犯罪为目的,而是在户内临时起意实施抢劫的,那么这种情况就不属于入户抢劫。
三、暴力或暴力胁迫行为发生的地点
入户实施盗窃被发现后,行为人在当场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如果这种暴力或暴力胁迫行为发生在户内,那么可以认定为入户抢劫。然而,如果这种行为发生在户外,就不能被认定为入户抢劫。
关于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认定
根据《抢劫解释》第二条规定,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主要指的是在从事旅客运输的各种公共汽车、大、中型出租车、火车、船只、飞机等正在运营中的机动公共交通工具上对旅客、司售、乘务人员实施的抢劫。在未运营中的大、中型公共交通工具上针对司售、乘务人员抢劫的,或者在小型出租车上抢劫的,不属于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
关于多次抢劫的认定
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第(四)项,多次抢劫指的是抢劫三次以上。对于多次抢劫的认定,需要以行为人实施的每一次抢劫行为都已构成犯罪为前提,并综合考虑犯罪故意的产生、犯罪行为实施的时间、地点等因素进行客观分析和认定。如果行为人基于一个犯意在同一地点同时对在场的多人实施抢劫,或者基于同一犯意在同一地点连续抢劫多人,或者在一次犯罪中对一栋居民楼房中的几户居民连续实施入户抢劫,一般应认定为一次犯罪。
关于携带凶器抢夺的认定
根据《抢劫解释》第六条规定,携带凶器抢夺指的是行为人随身携带国家禁止个人携带的枪支、爆炸物、管制刀具等器械进行抢夺,或者为了实施犯罪而携带其他器械进行抢夺的行为。如果行为人随身携带的是国家禁止个人携带器械以外的其他器械进行抢夺,但有证据证明该器械确实不是为了实施犯罪准备的,那么就不会以抢劫罪定罪。如果行为人携带凶器抢夺后,在逃跑过程中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那么将适用刑法第二百六十七条第二款的规定定罪处罚。
关于转化抢劫的认定
如果行为人实施盗窃、诈骗、抢夺行为,但未达到数额较大,且为了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当场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的情节较轻且危害不大,一般不会以犯罪论处。然而,如果具备以下情节之一,就可以依照刑法第二百六十九条的规定,以抢劫罪定罪处罚:1. 盗窃、诈骗、抢夺接近数额较大标准的;2. 入户或在公共交通工具上盗窃、诈骗、抢夺后在户外或交通工具外实施上述行为的;3. 使用暴力致人轻微伤以上后果的;4. 使用凶器或以凶器相威胁的;5. 具有其他严重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