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效果、无报酬原则在海难救助中的适用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海商法 > 海事责任 > 海难救助法律知识

无效果、无报酬原则在海难救助中的适用

点击数:1 更新时间:2025-09-25

 
424597
救助必须取得效果

“无效果、无报酬”是国际海难救助公约中确立的一条古老而著名的原则。根据这一原则,救助人只有在救助行为取得实际效果的情况下,才有权请求报酬。这一原则已被世界各国的救助立法广泛接受。下面将对这一原则进行详细解析。

理解“无效果、无报酬”原则

“无效果、无报酬”原则包含两层含义。首先,救助行为必须取得实际效果,否则救助人无权请求报酬,除非法律或合同另有规定。其次,救助报酬不得超过船舶和其他财产的获救价值,获救财产的价值是确定救助报酬的主要因素。要正确理解这一原则,关键是弄清“效果”的真正含义。这里所说的效果并不是指必须使财产全部获救,而是只要取得一些有益的成果即可。

“无效果、无报酬”原则的三种情况

根据救助行为的效果,可以将“无效果、无报酬”原则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1、直接效果

直接效果指通过救助人的直接行为,使遇险财产获救或部分获救。例如,在船舶触礁的情况下,救助人通过努力将船舶从险境中解脱出来,这是一种直接的效果。在这种情况下,救助人一般有权请求救助报酬。

2、间接效果

间接效果指某一救助方的行为虽然并未直接使船舶或货物脱险,但该船舶或货物的最终脱险与该救助人的行为有必然的联系。例如,有两艘船舶对同一艘搁浅船舶进行救助,其中一救助方采取的脱浅措施没有成功,但却使船舶有所松动。此时,另一救助方在前一救助方的基础上实施了脱浅行为,使得搁浅船舶得以顺利起浮。在这种情况下,第二次脱浅属于直接效果,第一次脱浅属于间接效果。在计算报酬时,应考虑两次救助行为的综合效果,而不应轻易剥夺第一个救助方的救助报酬请求权。当然,如果第一个救助方发现没有任何效果就放弃了救助,则另当别论。

3、无形效果

无形效果指某人虽然没有直接参与对遇险船舶或货物的救助活动,但遇险财产的最终脱险与该人的某种行为有客观上的联系。通常也视为有效果处理。衡量无形效果的标准是救助人是否提供了有益的服务。例如,某船在遇险后无法与外界联系,一艘过路船舶利用自己的通信设备为其联络,使救助船及时赶到并成功施救。虽然前一艘船舶没有直接提供救助活动,但遇险船的最终脱险与该船有客观上的联系,因此,在确定救助报酬时应合并考虑。又如,在行将搁浅的情况下,救助方虽然没有直接提供救助,但一直在遇险船旁守候,增强了船员的战胜危险的信心或勇气,使船舶最终脱离险境。这种效果也属于无形效果,被称为“精神援救”。除了上述情况,无形效果还包括为遇险船提供物质援助和为遇险船的船员提供脱险方面的技术指导等。

海事责任热门知识

  1. 船舶碰撞海损事故的调查处理及责任划分
  2. 共同海损的定义
  3. 事故经过
  4. 船舶碰撞事故的处理程序
  5. 海难救助的定义和概述
  6. 西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决定书
  7. 见义勇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担责吗
海事责任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