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7-06
金融行为必须符合一定的标准,否则可能触犯法律。投资性众筹可能触及刑法,最终导致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或集资诈骗罪。其中,股权类众筹最容易触碰擅自发行证券罪。举例来说,某公司为了经营需要周转资金,在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情况下,以高回报为诱饵,单独或与他人合作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扰乱金融秩序,数额巨大,这种行为已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吴英案就是近年来众筹诈骗罪的典型案例。
除了刑事犯罪风险,投资性众筹还可能触及行政与民事法律问题。行政犯罪包括证券类行政违法、非法集资类行政违法、虚假广告行政违法和非法经营行政违法。民事法律问题包括合同违约纠纷和退出纠纷等。这些问题与刑事犯罪一样,是投资性众筹中必须警惕的法律风险。一旦投资性众筹创业者触及这些问题,将对资金和发展产生严重破坏作用,甚至导致破产。
在投资性众筹项目发起之前,众筹网站会核实发起人的身份,并调查其是否具备完成项目的能力。然而,对于创意或项目是否具有可操作性,以及是否经过官方或正规检测机构的检验,目前尚无完整或统一的评判检测标准,因此项目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存在很大风险。一旦资金筹集完成,众筹网站不负责项目是否能按时完成,也不会对创业者是否有能力完成该项目进行考察。因此,项目本身可能出现各种法律问题。
由于国内对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对于创业者来说,过于详细地在众筹网站上描述自己的创意或项目可能导致智力成果被剽窃。然而,仅仅对创意或项目进行简单描述以维护自己的智力成果可能导致无法完成融资计划,使创业者陷入两难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