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7-12
根据《民法通则》第89条第4款、《担保法》第82条、《物权法》第230条、第231条等法律规定,行使留置权时,必须符合以下条件:留置权的标的范围必须是债务人的财产,且必须是直接产生债务的财产。对于海运货物留置权的行使,由于国内沿海货物运输不适用《海商法》第四章,因此主要适用《民法通则》等相关规定。也就是说,从事国内沿海货物运输服务的承运人只能留置债务人直接产生债务的财产。如果该财产所有权已经转移,承运人就不能留置该财产,只能通过其他法律手段来请求债权。
根据我国新立法和司法解释的发展趋势,留置权的标的范围有扩大的趋势。一方面,根据《物权法》第231条但书的规定,债权人可以留置债务人的其他财产,即只要是企业债务人的财产,债权人就可以行使留置权以保障债务的履行,无论该留置财产是否直接产生债务。另一方面,根据《合同法》第315条和《担保法解释》第108条、第109条的规定,债权人可以留置非债务人的财产,只要债权人是善意取得。这种规定解决了海上货物运输中,承运人需要行使留置权,但发现运输合同下的货物所有权已经转移的问题。根据上述规定,承运人可以行使留置权,扩大了留置权的标的范围,加强了对承运人的保护。
根据“特别法优先于一般法”的原则,《海商法》是直接规定海运货物留置权标的范围的法律。然而,我国《海商法》只在第87条提到了留置权的问题,且并不明确。主要争议在于该法律条文中的“其货物”到底是指“债务人的货物”还是“承运人承运的货物”。一种观点认为只能留置债务人的货物,因为留置权是基于债务人未支付相关费用且未提供适当担保产生的,其目的是为了最终实现债务。如果不要求只留置债务人的货物,可能会侵害善意第三人的合法权益。另一种观点认为只要是产生债务的货物就可以留置,不必区分留置时该货物是否属于债务人所有。因为债务是基于针对该货物的行为产生的,应该优先利用该货物来终结债务。此观点更多地考虑了承运人进行海上货物运输的高风险性,应加强对承运人的保护,与《海商法》的立法意图一致。
承运人行使留置权的表面原因是债务拖欠,实际上往往是由于国际贸易合同双方的贸易纠纷。对于承运人而言,如果善意地提供服务却未获得相应报酬,就需要采取行动维护自身权益。在实践中,承运人行使留置权的货物范围远远超过法律规定。尽管承运人明知某些留置活动在法律上存在争议甚至不合法,但由于各种原因,这些活动仍然进行,并且通常取得良好效果。
承运人留置债务人直接产生债务的货物是最常见的留置权行使方式。首先,这种留置方式操作简单。在海上运输过程中,货物一直在承运人的实际掌控下,一旦产生相关费用拖欠,承运人可以直接留置产生债务的货物,无论货物处于航程的哪个阶段。一般情况下,承运人会在目的港留置货物,因为通常只有在面临货物交付时,承运人才能发现相关费用拖欠的情况。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承运人可能选择在运输途中的某个港口(通常是中转港)留置货物。例如:在货物运输途中得知收货人破产,目的港所在地发生战争、暴乱等不稳定情况,导致收货人无法正常提取货物等。其次,这种留置方式是法律承认的唯一合法方式。无论基于何种法律,货主(债务人)很难对此种留置方式提出异议。
在许多情况下,承运人还会选择留置债务人的其他货物,尽管此种留置方式是否合法存在争议。这种方式主要出现在以下情况下:第一,产生债务的货物价值无法弥补债务。根据法律规定,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可以将留置财产折价、拍卖或变卖以清偿债务。如果产生债务的货物价值很低,无法弥补债务,债务人很可能会放弃货物。此时,即使承运人最终能够将货物折价,支付折价费用、港口费用和官方税费等先行费用后,所得剩余远远无法弥补自身损失。尽管承运人仍然可以依法向债务人追偿,但此种跨国诉讼往往得不偿失。第二,产生债务的货物已经脱离承运人实际占有。在许多情况下,在收货人提货时,承运人往往无法得知某些债务是否已经产生,往往是在货物提走后才收到相关账单。当承运人要求收货人支付相应费用时,不良债务人会采取各种手段推诿拒付。在此情况下,为了弥补自身损失,承运人通常会采取留置债务人其他货物的方式。
在海上货物运输过程中,货物的所有权往往正在转移。在许多情况下,当承运人意识到应该行使留置权时,原本产生债务的货物已经转移所有权,不再属于债务人,而属于善意第三人所有。此时,承运人陷入两难境地:如果承运人行使留置权,该货物现所有人将主张自己的权利,而法院往往支持货物现所有人的主张,判定承运人对货物的留置是不合法的,要求承运人正常交付货物;如果承运人不行使留置权,承运人将失去债务最直接的保障。在货物放行后,承运人更难主张自己的权利。在实践中,承运人通常直接行使留置权,并通过提单背面条款等方式制造阻碍,对该留置是否合法避而不谈。最常见的方法是利用管辖权条款迫使货物现所有人进行跨国诉讼,货物现所有人在比较诉讼成本和取消留置的获利之后,往往无可奈何地接受承运人对货物的留置,甚至帮助承运人对债务人施加压力,最终解决债务以换取承运人解除对货物的留置。在实践中,此种扣押方式往往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