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3-10-26
在离婚案件中,经常会出现涉嫌假造债务的情况,其中最常见的是在房产争议中。由于其他方面的生活开销较少,即使虚假债务也不会涉及太大金额。然而,购房资金在大城市往往数额巨大,因此当事人制造虚假债务的现象较为普遍。
当事人在房产争议中涉嫌虚假债务的主要表现是关于房款来源的问题,即声称在购房时向父母或其他亲属朋友借款。有些涉嫌虚假债务的当事人还会提供“欠条”或“协议”作为佐证。例如,我们曾在2002年代理过一起案件。男方在离婚案件中声称,两年前夫妻购房款40万元中的30万元是向其父母借的,并提供了向父母打的借条以及还款协议。因此,男方要求女方连带承担向父母的借款30万元。而女方则声称,她从未听男方提起过向男方父母借钱的情况,也不承认购房款中有向男方父母借款的事实,认为这些钱款都是夫妻共同生活中赚来的。男方则辩称,根据双方的收入情况,双方结婚不到3年,不可能有30万元的存款,只有另外10万元的存款,这证实了借款的事实。那么,如何处理涉及借款的争议呢?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本案审理的是一起离婚案件,涉及离婚、子女抚养、共同财产分割三个方面的内容。然而,法院在一个离婚案件中无法对涉及第三人的债务法律关系做出认定和处理。因为一般的离婚案件只涉及原告和被告双方,无法将债务和债权人列为第三人。如果法院对该债务的真实性进行处理,可能会侵犯第三人的利益。例如,如果债务被认定为不存在,那么男方父母作为第三人连上诉的权利都没有,这无疑会对其权利造成侵害。因此,在双方各执一词的情况下,法院一般不会在一个离婚案件中处理涉及第三人权益的争议。如果男方认为债务关系存在,可以由其父母另行提起债务诉讼,由法院进行处理。
其次,即使男方父母另行起诉,也不一定能够胜诉。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借款事实是否存在成为案件争议的焦点。根据本案实际情况来看,考虑到男方与男方父母的特殊利益关系,仅凭一张欠条可能无法完全证明债权债务关系的存在。如果女方对此有异议,还需要考虑欠条上记载的借款时间等内容是否能够经受司法鉴定。此外,还需要考虑男方父母的30万元是如何获得的,分几次以何种方式汇入或交给男方的,是否有相关的银行材料和单据可以证实。如果只有一张欠条,没有其他任何证据佐证,法院认定30万元债务存在的可能性也不会太大。
另外,如果本案根本不存在借款关系,而是男方及其父母共同伪造证据起诉,不仅要承担民事风险,还可能面临刑事责任。因此,如果债务是虚假的,巨大的心理压力通常会使很多打算伪造证据的人望而却步。
如果一方当事人想要让对方在共同财产中得到较少的份额,可能会向法院提交已消费的钱财证据,以便从自己应得的共同财产中扣减。
在面对另一方涉嫌虚构花销的情况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处理:
首先,需要考察对方所声称的花销用于何处。
只有用于家庭生活开销的花费才能作为合理的共同财产消耗。如果一方声称花费用于给予姐妹、亲友,或者声称花费用于赌博输掉,这都不能成为让对方共同承担消费的理由。
其次,需要看对方所声称的花销是否有证据佐证。
例如,对方声称花费用于家庭开销,但花费数额过大,超出合理范围,就应要求对方提供证据。例如,对方声称两个月前取出的3万元用于家庭开销,而一般家庭开销一个月只需一两千元,或者对方根本没有承担任何花费,这种情况下,另一方有权要求对方说明具体开销的项目和大致数额,并提供相关的票证。在质证票证时,需要考察对方提供的是否为正规发票,并分析对方提供的票证的真实性和相关性。一般情况下,如果对方主张在短时间内有大额合理支出,但没有必要和合理的票证佐证,法院很难支持其诉求。
另外,需要结合一方花销的婚姻背景,分析其开销是否存在主观恶意。
例如,在离婚诉讼期间,某男在商场大肆购物,不仅购买了高级时装,还购买了名贵手表等,开销达数万元。在离婚时,他声称这些都是他个人专属的物品。或者突然携父母出国旅游,开销巨大等情况。在这些情况下,由于双方夫妻感情恶化,甚至已经或即将进行离婚诉讼,一方由此产生的不合理开销,法院一般也难以让双方共同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