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 更新时间:2025-09-27
仲裁代理人是根据法律规定或当事人、法定代理人的授权委托,在被代理人的名义下代表一方当事人进行仲裁活动,以维护被代理人的合法权益。
仲裁代理人具有以下法律特征:
仲裁代理人只能以被代理的当事人的名义参与仲裁活动,不能以自己的名义参与。
仲裁代理人必须在代理权限范围内进行仲裁活动。
仲裁代理人参与仲裁活动的目的是为了维护被代理人的权益,与纠纷本身无利害关系。
仲裁代理人不能在同一仲裁案件中同时代理双方当事人。
仲裁代理人包括法定仲裁代理人和委托仲裁代理人。
法定仲裁代理人是根据法律规定行使代理权的人,即仲裁当事人的监护人。
委托仲裁代理人是基于当事人、法定代理人、法定代表人的授权委托,在授权范围内代表当事人进行仲裁活动。
委托仲裁代理人的范围较广,仲裁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可以自由选择适当的人作为仲裁代理人,代表当事人参与仲裁程序。
根据我国仲裁法第29条规定,当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托律师和其他代理人进行仲裁活动,但必须向仲裁委员会提交授权委托书。
授权委托书应明确载明委托事项和权限。
如果授权委托书中授权仲裁代理人进行一般代理,代理权限包括申请仲裁、进行答辩、申请回避、调查证据、参加仲裁开庭并进行陈述和辩论等。
如果委托代理人代为承认、放弃、变更仲裁请求,进行和解,提出反请求,应当获得被代理人的特别授权。
如果代理权限发生变更或解除,委托人应书面告知仲裁委员会或仲裁庭,并由仲裁委员会或仲裁庭通知对方当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