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 更新时间:2025-05-05
消费者高某向消协投诉,声称其2014年8月7日在淘宝网上购买了一款鞋柜收纳凳。第一次购买的商品存在质量问题,因此退货。第二次收到的商品仍然是有问题的,但商家声称已无库存,希望以退款方式处理。由于该收纳凳是以一元秒杀价购买的,商家只愿意以10倍即10元的价格退款。然而,高某认为自己辛苦熬夜抢购的一元秒杀商品,仅赔偿10元是不公平的。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九条的规定,如果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服务存在欺诈行为,消费者可以要求增加赔偿金额,增加赔偿金额应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一倍。
消费者在拍下商品并付款后,与商家建立了买卖合同关系。参与秒杀并成功购买商品,不仅是对商家要约的承诺,也符合合同生效的条件。商家有责任按照商品描述提供质量合格的收纳凳。然而,商家提供的收纳凳存在质量问题,构成了违约行为。网店推出秒杀活动,并不意味着已经告知消费者商品存在质量问题,也不意味着消费者已知晓并接受了这些问题。因此,网店应当保证秒杀产品的质量。根据《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的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也就是说,商家必须无条件履行合同,否则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根据上述规定,消费者有权要求商家提供价值一百多元且质量合格的收纳凳。然而,现在商家因为没有库存无法继续履行合同,只能以货币方式赔偿消费者的损失。但是,如果以成交价一元来计算损失,显然与民法的公平原则相违背。
根据《民法通则》第四条的规定,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根据现有的法院判例,法院也是根据公平原则,以双方当事人对合同实际履行可得利益的预期来计算损失。一般情况下,会以一件秒杀商品的市场价或基于此价格考虑双方过错进行折算。消协工作人员在收到投诉后,立即联系了双方当事人,并前往销售方朱某的现场了解情况。朱某确认了该笔交易的真实性,但表示没有注意到收纳凳的质量问题,并且已经没有库存了。经调解,最终双方同意支付高某100元,并不要求高某退还已经发出的两张有问题的鞋柜收纳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