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 更新时间:2025-09-28
免责事由总是与一定的归责原则和责任构成要件联系在一起的。它以既定的归责原则和责任构成要件为前提。免责事由的成立可以推翻根据责任构成要件所作出的责任成立的判断,因此,实际上是对归责事由和责任构成要件适用的否定。例如,在不可抗力造成合同不能履行的情况下,即使债权人遭受了损害,但当事人对不可抗力的发生没有过错,不应使其承担责任。因此,不可抗力的出现否定了债务人具有过错的推定。
免责事由与责任构成要件的概念在内涵上是不区别的。有一种观点认为,在免责事由存在的情况下,表明债务人没有过错,即债务人本来就不应该承担责任。因此,法律只需要规定承担责任的条件,而不必规定免责事由,或者只需要规定免责事由而不需要规定责任构成要件。然而,这种观点不妥。免责事由和责任构成要件不能相互代替。
一方面,免责事由应与责任构成要件相互对应。如果不存在免责事由,则难以限定承担责任的范围,当事人所应负责任的可能性极大,特别是在当事人没有过错的情况下也可能要承担责任,这样不利于过错责任的贯彻。另一方面,免责事由的存在并非绝对导致责任被免除。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仅导致责任的减轻,但它是以法律责任的存在为前提的。
免责事由也不完全同于抗辩事由。在侵权责任中,免责事由如正当防卫、紧急避险、自助等表现为抗辩事由。然而,在合同责任中,抗辩事由的概念常与抗辩权的行使相等同。法律上所谓抗辩权,是妨碍对方当事人行使其权利的对抗权。抗辩权的行使将造成对方请求权消灭或使其效力延期发生,但并不使权利人被免责,因为行使抗辩权时,根本不存在违约问题,也不存在违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