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9-24
根据《民诉法》第二百一十九条规定,人民法院决定受理申请后,应当立即通知支付人停止支付,并在三日内发出公告,催促利害关系人申报权利。公示催告的期间由人民法院根据情况决定,但不得少于六十日。
公示催告程序是指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的申请,以公示的方式催告不明的利害关系人,在法定期间内申报权利。逾期无人申报,人民法院将作出宣告票据无效(除权)的判决。公示催告程序属于非诉讼程序。
1、公示催告程序的目的是认定丧失票据或其他事项的事实,而不是解决民事权益的争议。
2、公示催告程序分为两个阶段:公示催告和除权判决。除权判决是根据催告申请人再次申请而进行的,法院不能自行作出。
3、公示催告程序一审终审,不得上诉。
1、可以背书转让的票据被盗、遗失或灭失的事项。我国目前可以背书转让的票据有支票、汇票、本票三种。此外,《公司法》还规定,记名股票被盗、遗失或灭失的股东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公示催告并作出除权判决。
2、依照法律规定的其他事项。
1、申请主体必须是按照规定可以背书转让的票据持有人,即票据被盗、遗失、灭失前的最后持有人。
2、申请的原因必须是可以背书转让的票据被盗、遗失或灭失,并且利害关系人处于不明状态。对其他事项申请公示催告必须有法律的明文规定。
3、公示催告程序必须由票据支付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管辖。
4、申请方式必须是书面申请,需明确票面金额、发票人、持票人、背书人等主要内容。申请公示催告的理由和票据丢失的事实必须写明。
5、如公示催告申请人要求撤回申请,必须在公示催告前提出。在公示催告期间要求撤回的,法院可以直接裁定终结公示催告程序。
人民法院受理公示催告申请后,应同时通知支付人停止支付,直至公示催告程序终结。支付人拒不停止支付的,在判决除权后,支付人仍应承担支付义务。在公示催告程序期间,该票据被转让的行为无效。
法院决定受理公示催告程序后,应在三日内发出公告,催促利害关系人申报权利。公告时间不得少于60天。
1、利害关系人应在公示催告程序期间或在申报期间届满、判决作出前向人民法院提出权利。
2、利害关系人在向法院主张权利时,应向法院出示票据。法院应立即通知公示催告申请人在指定期间查看该票据。如果公示催告的票据与利害关系人出示的票据不一致,法院应驳回利害关系人的申请。
如果利害关系人未在判决前申报权利,可以在判决公告之日起一年内向作出判决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将按照票据纠纷的普通程序审理确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