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的基本原则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民诉与仲裁指南 > 仲裁基本制度法律知识

仲裁的基本原则

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9-20

 
417569
仲裁是指由双方当事人协议将争议提交第三者,由其对争议进行评判并作出裁决,这是解决民事争议的方式之一。那么,仲裁的基本原则包含有哪些?今天手心律师网小编针对这一问题,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一、自愿原则

自愿原则是仲裁制度中的基本原则,它是仲裁制度赖以存在与发展的基石。自愿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环节:

1、仲裁解决纠纷是基于当事人双方的共同意愿。仲裁机构只能受理当事人双方共同授权的案件,对于没有书面仲裁协议(包括仲裁条款)的仲裁申请,仲裁机构无权受理。

2、仲裁机构由当事人双方协商选定。当事人在选择和约定仲裁机构时,不受地域管辖的限制,也不受级别管辖的制约。

3、仲裁庭的仲裁员由当事人自主选定,也可以委托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仲裁庭的组成形式也可以由当事人约定。

4、当事人可以约定交由仲裁解决的争议事项。当事人可以自主协商确定将哪些纠纷交付仲裁解决。仲裁机构应尊重当事人的选择,对于当事人在协议中没有交由仲裁处理的争议,不得主动审理和裁决。

5、在开庭和裁决的程序中,当事人还可以约定审理方式、开庭形式等有关的程序事项。

自愿原则是法律赋予当事人的诸项权利的集中体现,也是仲裁活动的前提和基础。

二、仲裁独立的原则

仲裁独立的原则指的是从仲裁机构的设置到仲裁纠纷的整个过程,都具有依法的独立性。仲裁法确立的仲裁独立的原则,是我国仲裁制度发展完善的一个里程碑。仲裁独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仲裁与行政机构脱钩。仲裁委员会独立于行政机关,与行政机关没有隶属关系。这有利于我国的仲裁真正做到具有公正性和权威性。

2、仲裁组织体系中的仲裁协会、仲裁委员会和仲裁庭相对独立。中国仲裁协会作为社会团体,是仲裁委员会的自律性组织。仲裁委员会按地域分别设立,相互之间无高低之分,无上下级之分,相互之间没有隶属关系,相互独立。仲裁庭对案件独立审理和裁决,仲裁委员会不能干预。法院对仲裁裁决虽然有监督权,但并不意味着仲裁附属于法院。仲裁法明确规定:“仲裁依法独立进行,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三、根据事实、符合法律规定、公平合理解决纠纷的原则

根据事实、符合法律规定、公平合理解决纠纷的原则是公正处理民事经济纠纷的根本保障,也是解决当事人之间纠纷的基本准则。

1、根据事实,即在仲裁审理过程中,要全面、深入、客观地查清与纠纷有关的事实情况,包括纠纷的发生原因、发展过程、现实状况以及争议各方的争执所在。

2、符合法律规定,即在查清事实的基础上,仲裁庭应根据法律的有关规定确认当事人各方的权利和义务,确定承担赔偿责任的方式以及赔偿数额的大小。

3、公平合理,即仲裁庭在仲裁纠纷时应公平、公正、不偏不倚。仲裁员在审理纠纷时应处于公正地位,公平地对待双方当事人。同时,公平合理还意味着,在仲裁中所适用的法律对有关争议的处理未作明确规定时,可以参照经济贸易活动中普遍接受的作法,即经济贸易惯例或行业惯例来判别责任。这样既体现了与诉讼相区别,也是仲裁的基本精神所在。

民诉与仲裁指南热门知识

  1. 电话录音作为有效证据的法律规定
  2. 财产保全费用的相关法律依据
  3. 申请解除财产保全措施的手续
  4. 律师费和诉讼费的计算方法
  5. 法院保全费用的收费标准
  6. 二审并非终审,如何纠正错误判决
  7. 如何申请诉前财产保全?
民诉与仲裁指南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诉讼文书合同下载

  1. 离婚房产分割起诉状范本
  2. 抚养权起诉状范本
  3. 行政答辩状范本
  4. 劳动仲裁先于执行申请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