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9-26
在医疗纠纷中,患者的尸体是重要的证据之一。然而,由于传统思想的影响,决定是否进行尸检是一个困难而痛苦的决定。然而,是否进行尸检仍需慎重考虑。
尸检实际上是一把双刃剑,对患者而言,可能有利,也可能不利。例如,一名患者因肝胆结石手术导致术中大出血而死亡。家属要求赔偿,医院同意按照人身损害赔偿标准进行赔偿,条件是尽快处理尸体。然而,等到尸体火化后,医院却否认承担责任,因为家属毁坏了关键证据。这是不进行尸检的弊端。
然而,并非所有情况下尸检都是有利的。例如,一名青霉素过敏患者入院进行疝气手术,手术后第二天突然死亡。在死亡前,患者使用了头孢类抗菌素,而该药物说明书明确禁止青霉素过敏者使用。家属认为患者死于药物过敏休克,医院要求进行尸检,家属同意。然而,尸检结果却让家属感到意外:患者死于肺动脉栓塞。
尸检结果出来后,原本友善的医院态度突然变得强硬,声称患者死亡与药物无关,纯属医疗意外。类似的案件中,家属不同意尸检,而鉴定专家认为医院用药存在过失,不排除患者死于药物过敏的可能性,结论是医疗事故。
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鉴定专家通常是医师而非法医,他们平时面对的都是活人,对于医疗鉴定实际上也是一种诊断,因此,没有尸检结果,鉴定专家未必会觉得对得出鉴定结论有什么障碍。
根据《医疗事故争议中尸检机构及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认定办法》第11条的规定:“尸检所需的费用包括:尸检费、尸体的运送费、保管费等。这些费用具体由谁承担、承担多少,是根据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结果而确定的。”
一般情况下,尸检所需的费用由医疗单位支付。尸体的运送费、保管费的支付取决于鉴定结果。如果最终鉴定为医疗事故,这些费用由医院支付;否则由死者家属或所在单位支付。换句话说,根据鉴定结论是否属于医疗事故,尸检费用的承担方式会有所不同。如果属于医疗事故,医疗单位将承担全部与尸检相关的费用,死者家属或所在单位不需要承担任何费用;如果不属于医疗事故,医院只需支付尸检费,而其他费用,如尸体运送费、保管费等,则由死者家属或所在单位承担。
在医疗纠纷中,应及时进行尸检以查明死因,可以要求医院垫付费用,并复制并封存病历以防止医院篡改。同时,建议申请医疗事故鉴定或司法鉴定以明确医院的责任和责任大小。双方可以通过协商或第三方调解解决赔偿事宜,如果协商不成,可以通过诉讼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