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集资犯罪的自首情节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公司法 > 互联网金融 > 互联网金融犯罪法律知识

非法集资犯罪的自首情节

点击数:1 更新时间:2025-07-26

 
417235

根据我国《刑法》第六十七条规定,非法集资犯罪嫌疑人如果在犯罪之后主动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可以被认定为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法律规定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如果犯罪行为较轻,甚至可以免除处罚。然而,如果犯罪分子拒不投案自首,将必然会受到法律的严惩。

非法集资犯罪的判决标准

非法集资是指未经有权机关批准,法人、组织或个人向社会公众募集资金的行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10〕18号),非法集资是指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律规定,向社会公众(包括单位和个人)吸收资金的行为。同时,非法集资具备非法性、公开性、利诱性和社会性四个特征要件,具体包括以下情况:

1. 未经有关部门批准或借用合法经营形式吸收资金;

2. 通过媒体、推介会、传单、手机短信、互联网等途径向社会公开宣传;

3. 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股权等方式还本付息或给付回报;

4. 向社会公众即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

非法集资犯罪主要涉及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和集资诈骗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是指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律法规的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集资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行为。

根据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和一百九十二条的规定,对这两种犯罪和相应的法定刑进行了规定。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犯集资诈骗罪,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没收财产。

非法集资罪的犯罪构成要件分析

1. 犯罪主体

非法集资犯罪的犯罪主体包括自然人和单位。其中,单位作为法律所赋予的人格主体,在司法实践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非法集资行为可以由一个单位单独实施,也可以是单位与自然人、单位与单位共同实施。因此,必须在《刑法》中明确规定单位在非法集资行为中的法律责任。

2. 犯罪主观方面

非法集资犯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犯罪嫌疑人明知自己的非法集资行为会对社会造成危害,并且希望这种危害结果发生。对于单位进行非法集资的情况,故意体现为单位的主管人员、直接责任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以单位的名义,故意追求特定危害社会结果的发生。单位犯罪故意是单位成员的共同认识和意志,与单位成员个人的认识和意志有着明确的区别。

3. 犯罪客体

非法集资犯罪的客体是国家金融管理秩序。非法集资在形式上表现为一种资本的运作过程,即以发行股票、债券、彩票、投资基金证券或其他债权凭证的方式将不特定对象的资金集中起来,使他们成为形式上的投资者(股东、债权人)。非法集资往往涉及人数众多,涉案金额大,严重破坏国家金融管理秩序。因此,建议将非法集资罪列入《刑法》第三章第四节的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以确保其在整个《刑法》体系中的地位。

4. 犯罪客观方面

非法集资犯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未依法定程序经有关部门批准的集资行为。主要是以非法发行股票、债券、彩票、投资基金证券或其他债权凭证的方式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募集资金,并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及其他方式向出资人还本付息或给予其他回报。

延伸阅读
  1. 非法集资算个人犯罪还是集体犯罪
  2. 公司非法集资股东的刑事责任
  3. 参与非法集资的法律责任和后果
  4. 非法集资的定义和特征
  5. 非法集资7000万如何处罚

互联网金融热门知识

  1. 电子章在欠薪合同上的法律效力
  2. 充值活动是否构成非法集资
  3. 股权众筹进入托管时代
  4. 刑法中非法集资两千万判几年
  5. 众筹平台的收费模式
  6. 单位犯罪的刑事责任
  7. 非法集资会没收老婆的财产吗
互联网金融知识导航

公司法纠纷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合伙清算纠纷
  3. 公司破产纠纷
  4. 新三板交易纠纷
  5. 融资纠纷
  6. 公司设立纠纷
  7. 股权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