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士因公死亡的赔偿标准
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9-27
烈士在国家都是值得尊敬的人,这部分人很多都是因为保护人民群众的安全而牺牲的,而他们也应该得到相应的补偿,如果死亡的会得到死亡抚恤金交给家人,手心律师网小编通过你的问题带来了以下的法律知识,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调整一次性抚恤金发放标准
根据《关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及离退休人员死亡一次性抚恤发放办法的通知》,自2011年8月1日起,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及离退休人员死亡的一次性抚恤金发放标准进行了调整。烈士和因公牺牲的一次性抚恤金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加本人生前40个月基本工资或基本离退休费;病故的一次性抚恤金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倍加本人生前40个月基本工资或基本离退休费。一次性抚恤金的发放经费仍按照现行渠道解决。
二、一次性抚恤金计发办法
根据民政部、人事部、财政部的相关规定,《关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及离退休人员死亡一次性抚恤发放办法的通知》仍然适用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及离退休人员死亡一次性抚恤金的计发办法。
死亡抚恤
根据相关法规,现役军人死亡被批准为烈士、被确认为因公牺牲或者病故的,其遗属有权享受抚恤。
烈士认定
根据法规规定,现役军人符合以下情形之一的,可以被批准为烈士:
- 在敌对行动中死亡,或者在敌对行动中负伤并在医疗终结前因伤死亡;
- 因执行任务被敌人或者犯罪分子杀害,或者被俘、被捕后不屈遭敌人杀害或者被折磨致死;
- 为抢救和保护国家财产、人民生命财产或者参加处置突发事件而死亡;
- 因执行军事演习、战备航行飞行、空降和导弹发射训练、试航试飞任务以及参加武器装备科研实验而死亡;
- 其他死难情节特别突出,堪为后人楷模的。
批准烈士的权限根据具体情况分为不同级别,由军队团级以上单位政治机关或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批准。
因公牺牲认定
根据法规规定,现役军人符合以下情形之一的,可以被确认为因公牺牲:
- 在执行任务中或者在上下班途中,由于意外事件死亡;
- 被认定为因战、因公致残后因旧伤复发死亡;
- 因患职业病死亡;
- 在执行任务中或者在工作岗位上因病猝然死亡,或者因医疗事故死亡;
- 其他因公死亡的。
因公牺牲的确认权限也根据具体情况分为不同级别,由军队团级以上单位政治机关确认。
病故认定
现役军人非执行任务死亡或者失踪,经法定程序宣告死亡的,被确认为病故。
病故的确认权限由军队团级以上单位政治机关批准。
抚恤金发放
根据相关规定,现役军人死亡后,根据其死亡性质和死亡时的月工资标准,其遗属有权获得一次性抚恤金。
一次性抚恤金的标准如下:
- 烈士和因公牺牲的,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加本人40个月的工资;
- 病故的,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倍加本人40个月的工资。
对于获得荣誉称号或者立功的烈士、因公牺牲军人、病故军人,其遗属可在一次性抚恤金的基础上获得额外的增发抚恤金,具体比例根据荣誉称号或立功等级而定。
定期抚恤金
符合一定条件的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有权获得定期抚恤金。
定期抚恤金的发放对象包括:
- 父母(抚养人)、配偶、子女;
- 没有父母(抚养人)、配偶、子女的,发给未满18周岁的兄弟姐妹和已满18周岁但无生活费来源且由该军人生前供养的兄弟姐妹。
定期抚恤金的发放标准应当参照全国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水平确定,并由国务院退役军人事务部门会同国务院财政部门制定。
以上为烈士因公死亡的赔偿标准相关内容。